豐子愷

  中國音樂傢、文學傢、畫傢。1898年11月5日生於浙江崇德縣石門灣(今桐鄉縣石門鎮),1975年9月15日病逝於上海。1914年入浙江省立第一師範學校,從李叔同學習繪畫、音樂。1921年春去日本短期考察,同年冬回國。此後後20餘年,先後在上海、浙江、桂林、貴州、重慶等地教授美術、音樂,並從事漫畫和文學創作、編譯工作。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曾任上海中國畫院院長和中國美術傢協會上海分會主席等職。

  從1925年起,豐子愷根據日本田邊尚雄、門馬直衛的音樂論著,陸續譯著瞭一批以中、小學生和一般音樂愛好者為對象的通俗音樂讀物及音樂教材,如《音樂的常識》(1925)、《音樂入門》(1926)、《孩子們的音樂》(1927)、《近世十大音樂傢》(1930)、《西洋音樂楔子》(1932,後改名《西洋音樂知識》)和《開明音樂講義》等。這些著述涉及到樂理、和聲、曲式、樂器、樂隊、音樂體裁、音樂美學、西洋音樂史、著名音樂傢及其代表作品等廣闊領域。其文筆淺顯生動,對普及現代音樂知識起瞭積極作用。他在某些著作中,結合介紹西洋音樂史和音樂傢,宣揚瞭個性解放的思想,客觀上符合當時反對封建禮教的要求;但也有一些著述摻雜瞭來自西方的唯心主義美學觀點。50年代,他熱心於介紹蘇聯音樂,特別是譯述瞭不少蘇聯中小學和幼兒園音樂教育的書籍。此外,他還編集瞭《中文名歌50曲》(與裘夢痕合編,1927)、《抗戰歌選》1、2集(與肖而化合編,1942)和《李叔同歌曲集》(1958)等。一生共著譯編集音樂書譜39種,著有《子愷漫畫全集》、《緣緣堂隨筆》等,譯有《源氏物語》、《獵人日記》等多種外國文學名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