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單一技術教育、專業技術教育或職業技術教育相對,一種使青少年認識並掌握現代生產的一般基本知識和技能的教育。

  18世紀90年代,法國為瞭適應資產階級革命的緊急需要,創建瞭巴黎理工學校。它實施綜合技術教育。19世紀,在英國空想社會主義者R.歐文的教育體系中已萌發瞭綜合技術教育的思想。但是對綜合技術教育首先進行理論表述的是K.馬克思。1866年,馬克思在第一國際《臨時中央委員會就若幹問題給代表的指示》中明確地指出:綜合技術教育育“要使兒童和少年瞭解生產各個過程的基本原理,同時使他們獲得運用各種生產的最簡單的工具的技能”。此後,馬克思在《資本論》(1867)等著作中,曾多次論述過綜合技術教育,他也把這種教育簡稱為技術教育。提倡技術教育,旨在彌補分工引起的缺陷,他認為這種分工妨礙藝徒得到他們職業上的完全知識。

  馬克思把綜合技術教育看成是工人掌握現代工業生產技術基礎的一個因素,看成是醞釀變革現代工業的資本主義形態再生產舊分工的一種“革命的酵母”。他肯定瞭在現代工業基礎上自發地建立起來的技術學校、農業學校以及職業學校。在這些學校裡,工人子女受到一些有關工藝學的教育和各種生產工具實際操作的教育。他認為,工人階級在掌握政權以後,將使理論的和實踐的技術教育,在工人學校中占據應有的位置。

  1919年俄共(佈)第八次代表大會通過的黨綱中,曾根據В.И.列寧的建議,在國民教育方面確定:“對17歲以下的全體男女兒童實施免費的義務的普通教育和綜合技術教育”。“對17歲以上的人,廣泛發展跟普通、綜合技術知識相聯系的職業教育。”列寧把綜合技術教育概括為“從理論上和實踐上瞭解一切主要的生產部門”。1920年,列寧關於綜合技術教育的思想,集中地反映在對Н.К.克魯普斯卡婭《關於綜合技術學校的提綱》寫的評述:《論綜合技術教育──對娜捷斯達·康斯坦丁諾夫娜的提綱的評述》中。在《評述》中,列寧從蘇聯當時的現代工業技術發展情況出發,規定瞭綜合技術教育的基本知識范圍:①關於電力的基本概念;②關於機械工業中運用電力的基本概念;③關於化學工業中運用電力的基本概念,關於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電力化計劃的基本概念;④參觀電站、工廠、國營農場;⑤瞭解農藝學的某些原理等。同時,還提出瞭運用和傳播綜合技術教育的實際步驟。列寧預見到農業科學和現代工業技術對農業的改造,把農業列入主要的生產部門,把理論上和實踐上瞭解農業列為綜合技術教育的內容。列寧還指出要避免過早地進行單一技術教育,即職業技術教育。

  隨著資本主義的發展,如英國的新興資產階級的代表人物J.彌爾頓、W.佩蒂等,在17世紀提出瞭實科教育的要求。18世紀產生瞭適應工業生產發展和資產階級需要的實科學校。其後,西歐的實科學校不僅進行普通教育,而且進行職業教育。19世紀後半期,西歐許多國傢的職業技術教育迅速發展起來。蘇聯在綜合技術教育的理論和實踐方面經歷瞭長期的探索過程。

  20世紀50年代中期,中國中、小學曾實施基本生產技術教育,即綜合技術教育。

  隨著現代生產和科學、技術不斷地、迅速的發展,馬克思指出的現代工業的本性,將越來越得到明顯的反映。適應這種本性的綜合技術教育,在這個國傢或那個國傢,以自覺的或自發的性質,以這種或那種名稱和形式,或快或慢地為自己開辟著前進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