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稱“國立莫斯科羅蒙諾索夫大學”。蘇聯規模最大、歷史最長的一所綜合性大學。1755年按М.В.羅蒙諾索夫的倡議和計畫而建立。最初設有法律、醫學、哲學3個系。在沙皇專制統治下,發展緩慢,至十月革命前夕才擁有物理-數學、醫學、法律、歷史-哲學4個系,5000名學生。但它曾是當時俄國的科學教育中心,培養瞭不少傑出的人才,如俄國教育學創始人К.Д.烏申斯基、詩人Д.И.方文津、М.Ю.萊蒙托夫、作傢И.С.屠格涅夫、А.И.赫爾岑和文學批評傢В.Г.別林斯基等。許許多卓越的科學傢,如“俄羅斯航空之父”Н.Е.茹科夫斯基、實驗物理奠基人А.Г.斯托列托夫等,都曾在莫斯科大學從事教學與科研活動。1917年十月革命勝利後,該校成為蘇聯國立大學,獲得瞭迅速發展。1983年,它設有:力學-數學、計算數學及控制論、物理、化學、生物、土壤、地質、地理、歷史、語文、哲學、經濟、法律、新聞、心理等15個系,一所亞非各國問題學院。全校共開設50個專業,教學分別按日課部、夜課部、函授部進行。日課部學生修業5年,夜課部和函授部學生修業6年。新生一般通過入學考試擇優錄取。為瞭便於工人農民入學,於1919年首次開設瞭工人系,以後又為被推薦進該校的工農兵青年設立預備部(修業8個月)。為外國留學生設有預備系。該校各系設有研究生部。另外還辦有社會科學教師進修學院,高等學校教師進修系。全校擁有4個研究所(核物理、天文、化學、人類學),257個教研室,360個實驗室,163個學習專用室,11個教學-科研實驗站,1個科研計算中心,1個植物園,4座天文觀象臺,3個博物館(自然地理、動物學、人類學),1座藏書約700萬冊的高爾基圖書館。1983年,該校有本科生約27000多名(其中夜課生和函授生6000名),研究生5000名,有教學科研人員7500名。莫斯科大學在蘇聯科學界、教育界占據重要地位,1955~1980年,它培養瞭9.5萬多名專傢,其中有55人成為蘇聯科學院院士。1980年,它的教學科研人員中有126人為蘇聯科學院院士或通訊院士。同年,蘇聯科學院約1/4的科研人員是出自該校。蘇聯科學院有幾任院長都是該校的畢業生,如物理學傢С.И.瓦維洛夫、化學傢А.Н.涅斯麥揚諾夫、數學傢М.В.克爾迪什。此外,莫斯科大學的幾任校長如數學傢И.Г.佩特羅夫斯基、物理學傢Р.В.霍赫洛夫、А.А.洛古諾夫都同時兼任蘇聯科學院主席團成員或副院長。莫斯科大學在國際科學、文化、教育交流中也很活躍。20世紀50年代至70年代末,它培養瞭來自幾十個國傢的7500名外國留學生,每年派出約1700名教師、科研人員、學生到國外參加國際學術交流等活動。(見彩圖)

蘇聯莫斯科大學

募斯科大學外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