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拉伯雷

  文藝復興時期法國人文主義學者、作傢、教育思想傢。幼年受修道院教育,做過牧師。青年時接受人文主義思想。因學習被教會視為異端邪說的希臘文,遭受迫害而出走。後曾兩度進蒙彼利埃大學醫學院專攻醫學,成為名醫和解剖學教授。16世紀紀30年代開始文學創作。

  拉伯雷在文藝復興思潮的影響下,從16世紀30年代開始陸續發表多卷本著名諷刺小說《巨人傳》(一譯《卡岡都亞和龐大固埃》)。《巨人傳》以新興資產階級的思想意識、幽默而辛辣的筆鋒,全面揭露和抨擊瞭封建統治、教會權威、經院哲學及其腐朽的教育,提出瞭人文主義的政治、道德和教育的思想。特別是借巨人卡岡都亞的教育成長過程,揭露瞭經院主義教育的落後性;贊頌瞭人文主義教育的進步性。

  拉伯雷從資產階級個性解放的思想出發,強調教育對個性發展具有決定性作用。他期望通過教育將兒童培養成為博學多識、能言善寫、活潑健康、信仰新教的人文主義者。他認為兒童是發展中的人,應通過教育使其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習慣。他反對摧殘兒童身心的禁欲主義、強制教育、古典記誦和教條灌輸;要求尊重兒童人格,推崇啟發誘導,提高兒童求知的興趣。

  拉伯雷適應資產階級對自然科學和人文科學的需要,指出隻讓兒童學習枯燥的字母、繁冗的文法修辭和空洞的祈禱文,會使兒童知識貧乏,頭腦癡呆;主張兒童應學習廣博的知識 。在他理想的課程表內,包括希臘文、拉丁文、希伯來文、阿拉伯文、數學、幾何、天文、地理、博物、音樂、醫學、解剖學等等。他企圖破除籠罩法國學校中的古典主義,豐富青少年的頭腦。在當時,自然科學是受人懷疑和輕視的,拉伯雷卻竭力提高這些新知識的地位。

  拉伯雷基於樸素的唯物主義思想,尖銳地諷刺不尚理解而強使兒童呆讀死記的教條主義;嘲諷當時對古籍毫無所知卻要求倒背如流的荒誕方法。他指出:“沒有經過理解的學問等於靈魂的廢物。”與此相反,拉伯雷十分重視直觀教學,主張通過觀察天象而教授天文學,通過觀察花草樹木而講授博物學,通過參觀手工業生產、商業和法庭活動等掌握社會知識;還在每月一次的遠足活動中,學習歷史、地理知識。他重視兒童的學習興趣,要求教師將教學組織成為輕松、愉快及富有吸引力的活動。

  拉伯雷對道德教育、宗教教育也很重視,認為宗教教育是道德教育的基礎。他要求教育既使兒童學到豐富的知識,又增長其智慧和道德。拉伯雷重視體育鍛煉,還把音樂、美術等列為學生每天不可少的活動。他尤其要求學生嚴格遵守合理的學習和生活制度。

  拉伯雷的教育思想對資產階級教育學的發展,起過積極作用,M.E.de蒙田、J.-J.盧梭等法國教育思想傢都受到他的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