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一所培養醫學專門人才的高等學校。設在北京。前身是1912年創建的北京醫學專門學校。創辦初期,隻設醫學專業。1914年2月成立瞭人體解剖室。1915年5月設立“診察所”,開始有瞭門診。同年8月附設“產婆養成所”,1916年設立瞭女病房和產室。1924年1月學校改名為北京醫科大學校。1927年改名為國立京師大學堂醫科。1928年又改名為國立北平大學醫學院。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學校一度停辦,後複校,分在兩地辦學:一為設在西安的西北聯合大學醫學院;一為設設在原址的北平大學醫學院。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兩部分合並,改名為北京大學醫學院。1950年獨立建院,1952年正式取名為北京醫學院。

  北京醫學院具有光榮的革命傳統。早在1919年“五四”運動初期,廣大師生就參加瞭反帝反封建的革命運動。1935年,學院師生參加瞭“一二·九”抗日救國運動。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後,積極參加瞭反內戰等民主運動。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師生積極參加邊疆抗梅病隊、治淮工程醫療隊、抗美援朝手術隊、抗震救災醫療隊、河西走廊醫療隊、雲南醫療隊、西藏阿裡醫療隊等工作,為新中國醫療事業作出瞭貢獻。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學校有醫學、牙科、藥學3個系,在校學生412人;還設一個附屬醫院(病床134張),可供200個學生實習。從1912年學校成立到1949年全國解放的37年中,共培養畢業生1069人,其中不少人已成為中國著名醫學科學傢和教授。

  1958年為瞭使教學適應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需要,把北京的人民醫院、平安醫院、建築工程部職工醫院改為學院的附屬醫院。1959年又建成有600張床位的第三附屬醫院,加上附屬口腔醫院,病床增至2600張。1959年最高門診量達每日9000人次,容納1500名學生實習。

  1983年學校設5個系(7個專業):醫學系、基礎醫學系、衛生系、口腔醫學系、藥學系。除藥學系各專業學制為5年外,其餘各系專業均為6年。

  1983—1984學年在校學生2143人(包括外國留學生35人),研究生379人。每年還接受進修生約560人。教師有1441人。其中教授56人,副教授310人,講師768人,助教140人,教員167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34年來,學校為國傢培養瞭1.4萬餘名高級醫學專門人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37年畢業生總數的12倍。學校現有4個附屬醫院,3個教學醫院,1個中級衛生學校和1個系辦藥廠。

  學校設有基礎醫學、臨床醫學、環境醫學、運動醫學、藥物、口腔醫學、血液病、泌尿外科、精神衛生、臨床藥理、腫瘤、醫學教育、兒童少年衛生等13個研究所,還有職業病、消化系統疾病、肝病、外科腫瘤、成型外科、醫院管理等5個獨立的研究室。學校的科學研究工作取得瞭顯著的成績。在1978年3月全國科學大會上有45個科研項目被評為國傢級科研成果,另有45項受到全國衛生系統科學大會表揚。到1982年止,學校取得市級以上的科研成果99項。1977年以來學校加強瞭國際學術交流活動。

  學校實驗室擁有各種現代化的儀器設備。圖書館藏書36萬餘冊。(見彩圖)

北京醫學院學生在上病理實驗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