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侗戲作品。清末,貴州省從江縣侗族戲師梁耀庭、梁少華根據貴州侗族聚居地區流傳的珠郎娘美故事與民間敘事歌,改編成侗戲劇本。劇中人物86人,全部唱詞5800餘句,是侗戲中影響較大的作品。1959年,由貴州省侗戲工作組張澤鑫、龍廷恩、吳金崧(戲師)、梁普安(戲師)等記錄並譯成漢語。全劇以侗族婦女娘美畢生坎坷的遭遇為主線,相當廣泛地描繪瞭歷史上侗族農村生活圖景。1956年,從江等縣有關文化部門根據現代舞臺要求,選取劇中主要關目,整理改編,參加全省工農業餘藝術會演演。1958年,又參加文化部在雲南舉行的西南少數民族文藝會演。劇本描寫榕江縣三保地方侗族農傢姑娘娘美與同村青年珠郎相愛,但受到封建的“女還舅傢”制度的約束。娘美不願嫁給舅父的兒子,便偕珠郎逃婚,到從江縣貫侗寨財主銀宜傢幫工謀生。銀宜垂涎娘美貌美,勾結頭人蠻松,處死珠郎,誘逼娘美成親。娘美設計打死銀宜,為珠郎復仇。全劇突出瞭娘美對愛情的忠貞和與惡勢力鬥爭的智慧,富於民族生活的色彩。《珠郎娘美》於1960年由貴州省侗戲工作組改編為黔劇《秦娘美》,並攝制成舞臺藝術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