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雜劇作傢。字德輝,平陽襄陵(今山西臨汾附近)人。生卒年不詳。曾任杭州路吏,在鐘嗣成《錄鬼簿》成書時,已在杭州亡故,火葬於西湖靈芝寺。《錄鬼簿》說他“為人方直,不妄與人交”。作品數量多,頗有聲望。周德清《中原音韻》把他與關漢卿、白樸、馬致遠並列,後人稱為“元曲四大傢”。鄭光祖的劇作存目18種,流傳至今的有8種:《迷青瑣倩女離魂》、《醉思鄉王粲登樓》、《梅香翰林風月》、《輔成王周公攝政》、《虎牢關三戰呂佈》、《立成湯伊尹耕莘》、《鐘離春智勇定齊》、《程咬咬金斧劈老君堂》。後3種是否為鄭光祖所作尚存疑。此外還有《崔懷寶月夜聞箏》的殘曲。

  《倩女離魂》根據唐陳玄祐的傳奇小說《離魂記》改編,是鄭光祖的代表作。作品寫張倩女與王文舉已有婚約,因王文舉赴試而懨懨病倒。她的靈魂離開軀體去追趕心愛的人,相隨3年,直至王文舉高中後回傢,才與身體相附。作品描寫瞭倩女對愛情大膽、熱烈的追求。但全劇安排倩女與王文舉的結合,始終沒有逾越封建綱常的范圍。劇本語言典麗工雅,人物心理描繪比較細膩,有較高的藝術成就。《翰林風月》寫白敏中與裴小蠻的戀愛故事,有明顯模仿王實甫《西廂記》的痕跡,不少地方宣揚封建倫理道德,情節安排也顯得生硬。作者著力刻畫傳書遞簡的丫環樊素,雖然寫得乖巧伶俐,但與紅娘相比,卻缺少下層人民純樸、潑辣的素質。《王粲登樓》根據東漢王粲作《登樓賦》故事敷演而成。描寫王粲遠離傢鄉求取功名,由於性格高傲,進身無門,在落魄窮困中,秋日登樓,感慨萬千。此劇曲詞寫得慷慨悲憤,抒發失意書生懷才不遇飄零他鄉的感情,在元代社會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倩女離魂》插圖──選自明萬歷顧曲齋刻本《古雜劇》

  鄭光祖在元代後期雜劇作傢中有一定代表性,作品的思想內容缺乏積極的戰鬥精神,藝術上則以清麗典雅見長。他的詞曲優美,甚得明代一些曲傢的稱賞。有時化用詩詞名句貼切自然,然而也有過於雕飾的缺點,如《錄鬼簿》所說:“惜乎所作貪於俳諧,未免多於斧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