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籍華裔物理學傢。生於密蘇裏州的聖路易士。祖籍江蘇太倉。1970年在羅賈斯特大學獲得物理和數學雙學士學位,1976年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獲博士學位,並留校做瞭兩年博士後研究。1978~1983年入美國電話電報公司任技術部成員,1983年任該公司貝爾實驗室量子電子學研究部主任。1987年任斯坦福大學物理學教授,1990年任該校物理系主任。美國國傢科學院院士。

  1985年朱棣文和他的同事用兩兩相對,沿三個正交方向的六束激光使原子減速(也稱冷卻)。他們把真空中的一束鈉原子先是被迎面而來的激光束阻止瞭下來,然後把鈉原子引進六束激光的交會處。這六束激光都比靜止鈉原子吸收的特征頻率稍微有些紅移。其效果就是不管鈉原子企圖向何方向運動,都會遇上具有恰當能量的光子,並被推回到六束激光交匯的區域。在這個小區域裡,聚集瞭大量的冷卻下來的原子。這種方法把冷卻瞭的原子懸浮或拘捕在“原子陷阱”裡,為研究單個原子及其內部結構提供瞭可能。因發現激光冷卻和捕獲原子的方法,朱棣文和C.科昂–塔努吉及W.D.菲利普斯共獲199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朱棣文還致力於運用物理方法研究聚合物和生物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