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文藝類圖書總集。20世紀80年代起由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和《中國新文藝大系》(簡稱《大系》)總編輯委員會領導編輯,中國文聯出版公司(社)出版。總顧問周揚,總主編陳荒煤,副總主編馮牧、李庚,總編委有陳荒煤、馮牧、趙尋、張庚、孔羅蓀、王朝聞、李庚、江曉天、許覺民。其後,總編委會有所調整,先後增加瞭張炯、樊駿、李景峰(執行)、潘光武(執行)、繆力(執行)等人。

  《大系》以五四為開端,力求全面展現中國新文藝60多年間所取得的的豐碩成果及其發展歷程,旨在繼承和發揚中國新文藝的光榮傳統,為研究、總結中國文學藝術的發展、衍變的規律和歷史經驗,提供一套比較系統、完整的資料;同時有助於廣大讀者在浩如煙海的出版物中選擇精華,統覽各個時期的優秀文藝作品,從中汲取教益;並能有利於促進國際文化交流,幫助世界各國人民瞭解中國,研究中國的新文藝。

  《大系》的編輯工作遵循“百花齊放、百傢爭鳴”方針,力求實事求是、全面地反映中國新文藝從五四運動前後到1982年底各個不同時期的歷史概貌。它按歷史時期分五輯:第一輯(1917~1927);第二輯(l927~1937);第三輯(1937~l949);第四輯(1949~1966);第五輯(1976~1982);每輯按文學藝術的門類和體裁分集;由近及遠地編纂出版。各輯的分集情況根據不同歷史時期的實際情況有所不同。所有分集均聘請著名專傢、學者分別擔任主編。《大系》堅持運用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觀點,對作傢、藝術傢及其作品加以全面衡量,同時考慮某些作品在當時歷史條件下所具有的代表性,強調尊重歷史、反映歷史、質量第一,做到精選、嚴選、選優拔萃與代表性相統一,全面反映中國新文藝的概貌。各集均有主編撰寫的導言,對該時期本門類情況和作品加以綜述和評析。

  《大系》第五輯(1976~1982),於1984年起陸續出版,共分23集26卷。其理論部分各集分別為文藝基礎理論、文學理論和文學批評、藝術理論和藝術批評;文學部分各集分別為短篇小說、中篇小說、詩、散文、雜文、報告文學(含通訊、特寫)、兒童文學、民間文學、少數民族文學;藝術部分各集分別為戲劇(話劇、戲曲)、電影、電視、曲藝、音樂(聲樂、器樂、歌劇)、美術、攝影、舞蹈、書法、雜技;此外,還有一集為史料。長篇小說不列分集,其目錄由史料集收選。

  《大系》第四輯(1949~1966)於1987年起陸續出版,共分19集24卷。其理論部分分別為評論和理論史料;文學部分各集分別為短篇小說、中篇小說、詩、散文、雜文、報告文學(含通訊、特寫)、兒童文學、民間文學、少數民族文學;藝術部分各集分別為戲劇(話劇、戲曲)、電影、曲藝、音樂(聲樂、器樂、歌劇)、美術、攝影、舞蹈、書法;長篇小說不列分集,其目錄由理論史料集收選。

  《大系》第三輯(1937~1949)於90年代起陸續出版,已出10集12卷。其理論部分分別為評論和理論史料;文學部分各集分別為中短篇小說、詩、散文雜文、報告文學、民間文學;藝術部分各集分別為戲劇(話劇、戲曲、秧歌劇、歌劇)、電影、音樂。

  《大系》第一、第二輯尚未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