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高麗王朝僧人。高麗曹溪宗的創始人。與義天並稱為高麗佛教“雙璧”。俗姓鄭,號牧牛子,諡號普照。黃海道瑞興人,生於下層貴族傢庭。8歲出傢,25歲晉升僧科,在曹溪山(今全羅南道順天郡松廣山)設修禪社(今吉祥社)傳法。著有《真心直說》1卷、《牧牛子修心訣》1卷、《勸修定慧結社文》1卷、《圓頓成佛論》1卷、《念佛要門》1卷、《六祖法寶壇經跋》等。

  智智訥哲學思想的基本概念是“真心”。“真心”是人們修禪所達到的一種精神境界,也是成佛的基礎,他說:“真心本體,超出因果,通貫古今,不立凡聖,無諸對待,如大虛空,遍一切處,妙體凝寂,絕諸戲論,不生不滅,非有非無,不動不搖,湛然常住……一切山河大地、草木叢林、萬象森羅、染凈諸法,皆從中出。”總而言之,真心無始無終,獨一無二,超越一切具體事物之上,而為“一切世界生成之根源”。在他看來,真心即是佛心,是“一切眾生本有之佛性”,是聖凡同具的“平等心”。因此,他提出“反照”理論,認為修心求佛不是去認識對象性的存在,而是要覺悟自己的本性,“一念回光,見自本性,反照自心本來是佛”。

  智訥認為,修禪學道在於“做無心功夫”,無心即“無妄心”,無妄心才會有“真心妙用”。他綜合和發揮中國禪宗諸師的學說,提出瞭“做無心功夫”的十種方法,即覺察、休歇、泯心存境、泯境存心、泯心泯境、存境存心、內外全體、內外全用、即體即用、透出體用。

  根據“佛即是心”的觀點,智訥創建瞭佛教新宗派“曹溪宗”。他從禪宗立場出發,調和禪、教二門教義,認為教與禪同出一源,相輔相成。在調和禪、教的前提下,他進一步提出頓悟漸修並行、定慧雙修的修行方法,認為這樣修行就可達到佛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