蕨類植物門中最佔優勢、數量最多的一個亞門。也是此門中最為進步的亞門。具明顯的根、莖、葉和複雜的維管系統的分化,單葉或一至多回羽狀複葉,具柄,植物體各部通常具有鱗片和各種毛被等保護器官;孢子囊往往聚生成各種形狀的孢子囊群,著生於葉片下麵的邊緣或緣內的葉脈上。孢子囊絕大多數具薄的囊壁,並有釋放孢子的結構——環帶。孢子兩面型或四面型,表面有複雜的紋飾。現約一萬種,廣佈世界,以溫暖潮濕的熱帶、亞熱帶最多。在熱帶可長成樹蕨,高達十多米,樹冠寬數米。在溫帶則為草本。大大多數陸生或附生,少數水生或沼澤生。中國有2 000多種,是世界上蕨類最豐富的地區之一。

  真蕨類最早出現於中泥盆世,晚古生代開始繁盛,中生代時最為昌盛,一直生存至今。真蕨類化石已發現近一萬種。

  真蕨類是地質時代重要的造煤植物,也是鑒定地層年代的重要標準化石,不少種可以成為恢復古地理、古氣候、古生態的指示植物。在現代森林植被中是草本層的重要組成部分,有些種是中草藥的重要來源;有些種類的拳卷幼葉可作蔬菜(稱蕨菜),有些種類的粗大的根狀莖可以直接食用或提取淀粉(俗稱蕨粉),是滋補食品;多數的種類形體雅致,歷來作為園林觀賞植物。

  此亞門種類多、親緣關系復雜,給分類造成很大的困難,不同的分類學傢各提出自己的分類系統。現中國通行的是植物學傢秦仁昌1978年的分類,將此亞門分為厚囊蕨、原始薄囊蕨和薄囊蕨3個綱6個目和47科(不產於中國的科未包括在內)。過去中國把真蕨類作為蕨類植物門下一個綱,下分初生蕨、厚囊蕨和薄囊蕨3個綱7個目。1977年意大利植物學傢R.E.G.皮基–塞爾莫利也把真蕨類作為一個亞門,下分3綱9亞綱21目55科。1981年美國植物學傢泰勒則把真蕨類提升為門,下分枝木綱、羽裂蕨綱、結合蕨綱和真蕨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