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鏡由反射和透射元件相組合的光學望遠鏡。鑒於單一的折射元件或反射元件都不能良好地成像,19世紀初曾有多人提出過在透鏡組中間置入反射鏡,以期達到比消色差透鏡更好的成像效果的設想。1931年,德國光學傢B.V.施密特發明瞭在球面反射鏡前置一非球面薄透鏡的望遠鏡光學系統,不僅光力強、視場大,而且像差小,成為世界上第一個也是最佳的一種折反射望遠鏡。後人稱之為施密特望遠鏡(見天文儀器)。按此種光學系統製作的照相設備稱為施密特照相相機,廣泛用於照相巡天,為天文學的進展作出重大貢獻。20世紀30年代之後,還發明瞭馬克蘇托夫系統、貝克–納恩系統、貝克–施密特系統、超施密特系統等類似的折反射望遠鏡。折反射望遠鏡的大小通常用通光口徑和反射鏡口徑表示,如80/120厘米、60/90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