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晚清撚軍統帥。安徽亳州雉河集(今渦陽)人。生卒年月不詳。自幼讀書,後隨族叔、撚軍領袖張樂行起義。鹹豐五年(1855)雉河集會盟時,領鑲黃旗,治軍嚴整。

  1860年2月,與撚軍首領李大喜等率軍挺進蘇北。同治元年(1862)春率部經河南入陝西,同太平天國扶王陳得才、遵王賴文光等西北太平軍會合,逼西安。旋回救安徽廬州(今合肥)。途中聞廬州已失,遂由豫入鄂,旋回安徽亳州。次次年春,為分散圍攻淮北的清軍兵力,領軍沖出,轉戰豫、鄂。張樂行殉難後率部重返皖北,奪回雉河集。約於是年被太平天國封為梁王。1864年春在河南內鄉與西北太平軍會合,謀援天京(今南京)未果,合太平軍敗清軍於河南羅山、光山與湖北蘄水(今浠水)等地,轉入安徽。11月霍山黑石渡潰敗後,率部走豫、鄂邊界,旋在湖北襄陽(今屬襄樊)同魯王任化邦等捻軍和賴文光等太平軍餘部會合入豫,12月合編成後期捻軍,易步為騎,實行快速靈活的流動戰術,以走致敵,連敗清科爾沁親王僧格林沁部於鄧州、魯山。1865年5月,參與指揮山東菏澤 高樓寨之戰 ,斬僧格林沁,殲敵7 000餘人。戰後率部經豫回皖,圍雉河集不下,復轉戰於豫、鄂、魯、蘇。次年9月,在河南開封蘆花岡沖破清欽差大臣曾國藩所設沙河、賈魯河防線,進入山東。10月,捻軍在豫分軍,為聯合陜甘回民起義軍作犄角之勢,張宗禹奉命率西捻軍入陜。1867年1月於西安東郊 十裡坡之戰 中殲滅湘軍3 000餘人,進圍西安。旋聯合回民起義軍戰於渭水流域,轉趨陜北。因東捻軍告急,遂率部自綏德南下宜川,越黃河入山西、河南。1868年2月,攻直隸(約今河北省)保定,抵易州(今易縣),前鋒直逼盧溝橋,北京戒嚴。清政府調集十餘萬清軍前來鎮壓,西捻軍陷入敵戰略包圍之中。張宗禹領軍南下,經河南入山東,4月自東昌(今聊城)渡運河,北逼天津,旋折返山東,被欽差大臣李鴻章所部清軍圍困於運河以東、減河以南、黃河以北的濱海地區,接連北上南折,往返搶渡未成,損失慘重。8月16日激戰於茌平廣平鎮東北,數千將士或戰死或被俘。張宗禹率18騎沖出重圍轉移至徒駭河邊,穿秫鳧水,不知所終(一說投河死;或謂避居直隸滄州孫傢莊,約於1892年病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