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雲貴高原的組成部分,長江與珠江水系的分水高地。位於中國西南部。東止於雲南省境,南抵廣南縣、通海縣、峨山彝族自治縣一線,西到點蒼山和哀牢山,北則以北緯28°為界。

  地質和地貌 雲南高原屬揚子準地臺的最西組成部分,古生界至中三疊統沉積蓋層發育良好。燕山運動褶皺成陸,地殼長期處於相對穩定階段,經漫長的侵蝕、剝蝕和削平過程,形成準平原。喜馬拉雅運動時大面積抬升,形成現今之高原。。雲南省中部和東部及四川省的西南部為高原的主體。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大部分地區海拔1 500~2 000米,一些山地可高於3 000米,如東緣烏蒙山、西緣哀牢山等。

  由於巖性和構造的不同,高原表現出不同的特征。①滇中由紫色砂頁巖組成,又稱紅色高原,屬康滇地軸的一部分,基本為一長期大型隆起地帶,地層發育不全,缺失古生代海相地層。中生代為大型拗陷區,地表以紫色砂巖、頁巖為主的侏羅紀、白堊紀地層,厚5 000~10 000米。燕山運動時,除局部地區外,廣大地區褶皺微弱,並以穹隆、碗狀向斜,短軸褶皺為特色。②滇東由碳酸鹽巖類組成,喀斯特地貌發育,又稱滇東喀斯特高原,地表多峰林、峰叢、石林、漏鬥、溶洞、溶蝕窪地和地下暗河等較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景觀,其中路南石林是著名遊覽勝地。

  氣候和水文 年平均氣溫15~18℃,冬暖夏涼,有“四季如春”的美譽。氣溫的垂直變化明顯,故又有“一天有四季”、“一山有四季”之稱。年降水量1 000~1 200毫米。西南和東南較多,自此向東北遞減。5~10月為濕季,降水量占全年的80%~90%,空氣濕度大,日照少。11月至翌年4月為幹季,降水量占全年的10%~20%,空氣幹燥,日照多,天空晴煦。

  新構造運動使高原內部的河流多數均從中部向南北分流,分別註入長江水系和珠江水系,前者如龍川江、普渡河、小江和牛欄江等,後者有南盤江及其支流甸河、曲江、瀘江等。河流切入高原內部,形成一些深切峽谷,落差大,富水力資源。有大小湖泊近40個,湖水面積約10.66萬公頃,集水面積9 000多平方千米,總蓄水量291.75萬立方米。湖泊多由構造斷裂形成,按其長軸走向可分為3類:①南北走向斷裂湖群。有滇池、撫仙湖、陽宗海、車湖、星雲湖、楊林海、瀘沽湖和程海等,其中撫仙湖最深為155米,湖岸平直。②北西—南東走向斷裂湖群。有納帕海、屬都海、碧塔海、劍川湖、茨碧湖和洱海等。③東西走向斷裂湖群。有異龍湖、杞麓湖、南湖、大屯湖、長橋海等。此外,石灰巖地區有喀斯特湖,如石林長湖等。

  植被和土壤 地帶性植被以殼鬥科的常綠闊葉林和雲南松林為主。主要成分有滇青岡、黃毛青岡、高山栲和元江栲等,並伴生有少量的落葉和其他櫟類或冬青屬等成分。因長期人類活動的影響,多被雲南松、華山松和滇油杉所取代。在石灰巖風化厚地區,常由沖天柏、刺柏組成疏林;在石灰巖風化土層較薄的幹旱地區,由鐵仔、金花檗組成多刺小灌叢。

  自然帶垂直分佈明顯:海拔1 200~1 900米由扭黃芽、香茅為主的旱、中生禾草群落,其中散生有木棉、山黃麻、蝦子花等,共同組成稀樹灌木草叢;1 900~2 500米以殼鬥科的栲屬和青岡屬為主組成常綠闊葉林,以雲南松林為主;2 500~2 900米為濕性常綠闊葉林,森林上層喬木以殼鬥科的石櫟屬樹種占優勢,林下則以箭竹占優勢,樹幹附生苔蘚、地衣,生境潮濕;2 900~3 200米為雲南鐵杉林及常綠針闊葉混交林帶;從海拔2 300~2 400米開始,雲南鐵杉出現於濕性常綠闊葉林群落中,隨著海拔的升高,雲南鐵杉與常綠闊葉樹混交,至海拔2 800~2 900米才見雲南鐵杉純林;海拔3 100~4 100米分佈由雲杉林和冷杉林組成的寒溫性針葉林;高山灌叢和高山草甸分佈在4 000~4 700米。高原栽培植物種類豐富,農作物以水稻、小麥為主,一年兩熟。此外還以花卉多而聞名。土壤以紅壤為主。

  經濟概況 雲南高原是以中山、低山、丘陵為主,有“九分山,一分壩”之說。自然資源優勢和經濟發展潛力均在山區,而壩區則是工農業生產、技術力量比較集中地區。在雲南省1 400多個壩子中,高原占70%以上,集中瞭全省大部的水田及糧食、油菜、煙葉等產量。又為雲南磷、煤、巖、鹽、石膏、銅、錫等礦產主要分佈區,亦為雲南最大的有色金屬冶煉基地。有昆明、東川、個舊等城市。是雲南境內彝、壯、瑤、苗等民族的主要分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