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爾蘭作傢J.喬伊絲所著長篇小說。1920年,小說的初稿得到現代派詩人和文學活動傢E.龐德的讚賞,被推薦到由他主編的《小評論》上連載,但隻刊登瞭4章即被政府以“有傷風化”的罪名而禁止發表。1922年在巴黎出版,引起歐洲評論界的轟動;但英文本抵達美國紐約時被當地的郵政當局焚毀。直到1933年,美國地區法院才裁定予以解禁。小說的第一版英文本於1936年正式發行,第二年,不加刪節的全文本出版。1994年小說的中譯本問世。

《尤利西斯》中譯本封面

  小說的主要人物是斯蒂芬·迪達勒斯、利奧波德·佈盧姆和他的妻子瑪莉恩。斯蒂芬是喬伊斯早年的一部自傳體小說《一個青年藝術傢的肖像》中的主人公,而佈盧姆則是一個猶太人,從事廣告推銷工作。小說敘述瞭他們1904年6月16日這一天在都柏林的漫遊經歷以及他們的相遇。因為這一天是喬伊斯與後來成為他妻子的N.巴納克爾初次散步的周年紀念日,現在被人們稱為“佈盧姆日”。主人公在都柏林這個世界上最平庸瑣屑的都市中周遊一整天,參加瞭朋友的葬禮,去醫院探望一位難產婦女,逛街購物,造訪瞭報館、圖書館、酒店、妓院等公共場所,與三教九流、形形色色的人物相遇。充滿現代悲劇感的一個個事件、一個個畫面反映瞭現代都市人的失望和落寞,合成一個象征人類普遍經驗的神話或寓言。作者別具匠心地將這部小說與荷馬的史詩《奧德修紀》的主要人物和各個章節大體呼應,斯蒂芬對應忒勒馬科斯,佈盧姆隱指奧德修斯(即尤利西斯),瑪莉恩則是珀涅羅珀的化身。小說主人公一天的活動完全比擬瞭《奧德修紀》中英雄尤利西斯的10年漂泊經歷。小說采用從極端寫實到狂想夢囈的各種藝術手段,采用瞭極具特色的散漫聯想的敘述形式,即“意識流”手法,細致而準確地再現人物的內心活動。尤其是最後一章中,瑪莉恩·佈盧姆的長達40頁的一段內心獨白十分著名,為人們所稱道的現代派小說敘述手法的典范。小說主題巨大的包容性、寓言性以及爐火純青的敘述技巧,在現代西方小說史上產生瞭深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