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現代赫哲族劇作傢。原名吳宇洪。黑龍江省璦琿縣(今黑河市愛輝區)人。“文化大革命”中被迫害致死。1938年考入奉化(瀋陽)佛學院。因喜愛戲劇,複考入瀋陽協和劇團為研究生和話劇演員。曾在吉林組織吉林劇團,任編導。創作瞭廣播劇《海的召喚》和詩歌《南行草》《九月之歌》,表現對日本帝國主義侵略者及偽滿洲國的不滿,富於愛國主義情感。1945年加入東北抗日聯軍,,先後在文藝團體擔任編導組長、團長等職。解放戰爭、抗美援朝戰爭期間隨軍在前線活動,創作歌劇《好班長》、《郭老太太殺雞》等作品並在部隊演出。1953年調中國人民解放軍八一電影制片廠從事編導工作,先後編創拍攝瞭《在帕米爾高原上》、《勾格王國》等。1958年,調哈爾濱歌劇院開始專業編劇生涯,陸續創作話劇《黃繼光》(1958)、《赫哲人的婚禮》(1962)、《雷鋒》(1963)、《印度來的情人》(1964),歌劇《映山紅》、《焦裕祿》(1965),電影文學劇本《冰山上的來客》(1961),散文集《從昆侖到喜瑪拉雅》等。烏·白辛的劇作多取材於社會主義時期的社會生活,部分取材於部隊生活和少數民族歷史。電影文學劇本《冰山上的來客》被拍成電影,因強烈的故事性、民族色彩和人民軍隊的英雄主義精神,受到廣泛歡迎,成為長映不衰的優秀影片。他運用赫哲族民間說唱形式創作的《赫哲人的婚禮》不分場次,而以伊瑪堪說唱貫串,通過回敘、對比安排故事情節,反映瞭赫哲族在清朝、反動軍閥和日本帝國主義的統治下瀕於滅絕的苦難命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的生活巨變,成為赫哲族歷史的縮影。這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次反映中國最小民族生活的話劇,為豐富現代文學的題材和人物畫廊,作出獨特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