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詩人。生於洛什,卒於巴黎。貴族傢庭出身,曾投身軍隊。1826年發表《古今詩稿》和歷史小說《桑–馬爾斯》。1835年發表由三個中篇組成的小說集《軍人的榮譽與屈辱》,是根據作者對軍營生活的回憶,描述士兵悲慘命運的作品。同年他以劇本《夏特東》上演成名。劇本以18世紀英國青年詩人夏特東因貧困自殺的故事為題材,譴責近代社會金錢統治的罪惡。1837年以後,維尼開始過隱居的生活,潛心從事創作。遺著《命運運集》(1864)是他的詩歌代表作。

  維尼是思想悲觀的哲理詩人。他生活在現代資本主義社會裡,眼見貴族階級日趨衰落,個人事業和愛情生活又遭到挫折,因而對人生感到失望。他的詩多悲嘆人生的孤獨,偶爾也出現一些肯定人生的主題,如同情苦難,歌頌智慧以及對人類命運的關懷。

  維尼創造瞭一種新的哲理詩歌形式,他不用詩句直接表達哲學思想,而是采用象征化的手法,使具體事物與哲學思想融為一體。維尼寫作態度嚴謹,重視藝術形式,作品數量不多。他在浪漫派抒情詩鼎盛的時期,就強調詩歌客觀地表現世界,因而受到18世紀60年代帕爾納斯派的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