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橋樑的中間部位,支承相鄰兩跨上部結構的建築物。其作用是將上部結構傳來的荷載,可靠而有效地傳給基礎。

  橋墩佈置 橋墩的位置和橋樑上部結構的分跨佈置密切相關,應通過技術經濟比較決定(見橋式方案設計)。如跨河橋的橋墩應考慮到深水或不良地基會對橋墩基礎施工帶來的各種困難,冰淩、漂木或泥石流,會增加橋墩額外的負荷,佈置橋墩時,應特別慎重;地形陡峻的V形深谷,宜以較大跨度跨越,避免在在溝底設置高橋墩;當橋下凈空無特殊要求,河床及地基情況允許采用淺基礎橋墩,或為瞭美化環境,避免高路堤占地太多而修建的旱橋,則以低墩短跨的橋孔佈置為好。

  橋墩類型 橋墩分重力式橋墩和輕型橋墩兩大類。

  重力式橋墩 一般為采用混凝土或石砌的實體結構。墩身上設墩帽,下接基礎。它的特點是充分利用圬工材料的抗壓性能,借自身的較大截面尺寸和重量承受豎直方向和水平方向的外力,具有堅固耐久,施工簡易,取材方便,節約鋼材等優點。缺點是圬工量大,外形粗大笨重,減少橋下有效孔徑,增大地基負荷;當橋墩較高,地基承載力較低時尤為不利(圖a)。

  重力式橋墩多采用簡單的流線型截面形狀,如圓端墩、尖端墩、圓角形墩等,以便橋下水流順暢地繞過橋墩,減少阻水及墩旁沖刷。當水流方向變化不定或與橋梁斜交時,宜采用圓形墩。對受流冰影響的橋墩,應在上遊端設破冰棱。非城市的旱橋及不受水流影響的橋墩,則宜采用便於施工的矩形截面。

  輕型橋墩 針對重力式橋墩的缺點而出現的橋墩,具有外形輕盈美觀,圬工量少,可減輕地基負荷,節省基礎工程,便於用拼裝結構或用滑升模板施工,有利於加速施工進度,提高勞動生產率等優點,目前正得到迅速發展。實現輕型橋墩的主要途徑為:改用強度較高的材料,改變橋墩的結構形式和橋墩受力情況。①空心橋墩。外形似重力式橋墩,但它是中空的薄壁墩。可采用鋼筋混凝土現澆或為預應力混凝土拼裝結構,較適用於高橋墩。中國襄渝線(襄樊—重慶)紫陽漢水橋,3號墩高70.5米(基頂以上),壁厚60厘米,是中國目前最高的鐵路橋墩。聯邦德國修建的奧地利歐羅巴橋墩高146米,壁厚僅35~55厘米。②構架式橋墩。以桁架、剛架為主體的輕型橋墩。如鐵路橋采用的鋼塔架墩(圖b),常與明橋面鋼梁配合使用,有全橋輕巧,對地基要求低,墩高適應范圍大的特點。在城市、公路橋上常采用X形、Y形、V形等剛架式橋墩(圖c、d、e),外形優美,結構新穎。這類橋墩並有減小上部結構計算跨度的優點;但結構受力較為復雜,在設計中應予以註意。③薄壁橋墩。多為采用滑模施工的鋼筋混凝土結構。因薄壁墩順橋方向的尺寸纖細,受縱向水平力時易產生撓曲變形,故又稱柔性橋墩。利用橋跨結構將若幹個柔性橋墩頂和鄰近的剛性橋墩(臺)頂以鉸或固結相連,形成多跨超靜定結構,可使全橋縱向水平力主要由剛性橋墩(臺)承擔,極大地改善瞭柔性墩的受力情況,是近年來發展起來的一種墩臺新體系。④樁柱式橋墩。為樁式、雙柱式、單柱式橋墩(圖 f、g、h)的統稱。多采用就地灌築鋼筋混凝土建造,也有采用預制構件拼裝,或將打入樁組成排架式墩(圖f)的。在樁式或雙柱墩中,樁(柱)的長細比較大時,也具有上述薄壁橋墩的特點,是柔性橋墩的另一種結構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