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改善教育管理功能而建立的資訊系統,現在一般均指用電子資料處理和資料庫技術為基礎建立起來的資訊系統,英文縮寫EMIS。教育管理資訊系統分為宏觀和微觀二類。一個國傢或地區的教育管理資訊系統屬於宏觀的,它一般包括以下五個組成部分:①人才資訊庫。它是在人才普查、人才預測和人才規劃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人才資訊庫是制定教育規劃和進行教育決策的重要依據。②教育資源庫。一般是指師資以外的教育資源,如教育設施、實驗設備和教學用房等。建立教育資源庫的目的是為瞭充分發揮教育投投資的效益,合理利用現有教育資源的潛力。③教育規劃模型。蘇聯早在30年代就開展人才預測和教育規劃工作,60年代開始應用教育規劃的數學模型。美國在60年代初在教育系統中應用系統分析方法建立教育規劃模型。中國從1983年開始開展人才預測,並已初步建立教育規劃模型。現在各國應用的教育規劃模型已有 100多個。建立人才信息庫是建立教育規劃模型的一項基礎性工作。根據教育規劃模型,可以在預測逐年各層次各專業人才的需求量和擁有量的基礎上,確定各級各類學校的發展規模和專業結構,提出師資培養計劃、招生計劃和教育經費計劃,測算畢業生和在校生人數等。④教育決策支持系統。根據人才信息庫、教育資源庫和教育規劃模型提供的信息,比較各種教育政策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為決策者提供科學依據。⑤教育行政事務管理系統。借助於各種數據庫對教育系統進行日常行政管理。國傢教育管理信息系統可與各地區教育管理信息系統聯成計算機網絡,構成動態教育管理信息系統,包括有數據庫(人才信息庫和教育資源庫等)、模型庫(教育規劃模型體系等)和方法庫(各種應用程序等),便於對教育系統進行宏觀控制和調節,並可共享信息資源。

  學校管理信息系統屬於微觀的,包括教育行政事務管理(如排課表,統計教室利用率,教材信息庫,設備信息庫,學籍管理,學生檔案管理等),科研管理,財務管理,人事檔案管理,後勤庫房管理,衛生保健管理等。一般都是利用電子計算機建立相應的數據庫,再建立計算機局部網絡,並配置必要的辦公自動化設備,以共享信息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