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改變或控制其周圍環境的手段或活動,是人類活動的一個專門領域。中國在發展技術方面有悠久的歷史。《史記》貨殖傳中就出現瞭“技術“一詞,意為“技藝方術”。直到宋朝之前,中國的技術水準曾長期處於世界的前列。英文中的技術一詞technology由希臘文techne(工藝、技能)和logos(詞,講話)構成,意為對工藝、技能的論述。這個詞最早出現在英文中是17世紀,當時僅指各種應用工藝。到20世紀初,技術的含義逐漸擴大,涉及工具、機器及其使用方法,直到20世紀後半半期,技術的定義才取目前的內容。

  從人類的早期起,技術就和宇宙、自然、社會一起,構成人類生活的四個環境因素。幾千年來,它在很大程度上改變瞭社會的面貌。但是,直到19世紀技術才開始瞭它的飛速發展。在古代,技術和科學是分開的。科學知識專屬於貴族哲學傢,技術則由工匠掌握。中世紀後,商業快速發展,社會的經濟交換活躍,促使科學和技術互相接近。到19世紀,技術逐漸以科學作為基礎,進入新的發展時期。在技術的發展史上,愛迪生的巨大貢獻是建立瞭世界上第一所研究實驗室,使科學和技術緊密結合,推動瞭二者的發展。1879年10月21日愛迪生所作的電照明實驗,可以看作現代技術研究誕生的標志。20世紀中期以來,技術發展的速度越來越快。從1939年1月發現鈾核裂變到1945年7月第一顆原子彈爆炸,僅有六年半時間。電子計算機出現以後引起人類社會生活各領域的變化則更為深刻。這些技術上的突破所引起的生產力飛躍可以稱為技術革命。

  技術的進步促進瞭人類物質文明的發展,推動瞭人類社會的進步。但是,技術進步也帶來某些不良的影響,如環境污染問題日益嚴重,這一點正越來越引起全人類的關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