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化學纖維織物底佈上用排針機械栽絨,形成圈絨或割絨毯面的機制地毯。簡稱簇絨地毯。

  簇絨地毯起源於19世紀的美國佐治亞州。最初因其外觀如同草坪,所以又稱草皮(turf)織物。20世紀30~40年代,簇絨地毯由單針栽絨發展為排針栽絨。50年代又出現提花和印花的簇絨地毯,並逐漸在歐美各國普及。60年代以來,簇絨地毯以化學纖維為主要原料,幅寬達4~5m,成為機制地毯中產量最大、應用最廣的品種。

  簇絨地毯的主要工藝是:①材料準備,將預熱定型的丙烯纖維紡織成底佈以及栽絨所需的各種化學纖維紗線。②栽絨定型,即以排針機械引帶化學纖維紗線在丙烯纖維底佈上整排、高速地栽絨,在毯面上形成整齊而又密集的圈絨或割絨。③在毯背面塗刮合成膠乳或聚酯類膠粘劑,並將底佈和栽絨粘成牢固的整體。④後整理工藝,包括以剪絨機平整毯面、毯面印花、毯背粘貼丁苯膠或聚胺酯等泡沫塑料背襯或黃麻佈背襯,以蒸汽蓬松並整理毯面等。

  在機制地毯中,簇絨地毯有類似手工栽絨地毯的效果,彈性和牢度較好。簇絨地毯還可以應用印花、提花工藝,不僅生產效率高,而且成本比機織提花地毯低,所以廣泛用於車船、住宅等室內地面的鋪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