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煙草加工成的粉末狀煙製品。分幹鼻煙和濕鼻煙兩種。前者嗅吸入鼻內,後者可嗅吸也可放在嘴裏。中國產鼻煙屬幹鼻煙。據趙㧑叔的《勇廬閑詰》(1869)記載,鼻煙在明萬曆九年(1581)由義大利人利瑪竇首次傳入中國,以後在清雍正三年(1725)意國獻方物時有鼻煙和鼻煙壺。又據王士禎(1634~1711)的《香祖筆記》記載,“近京師有制為鼻煙者,雲可明目又有辟疫之功”。

  鼻煙在中國是以晾、曬煙為原料,製作時先拍除煙葉上的砂土,再在在碾磨上磨細,篩取100目以下部分,然後封貯在陶缸內埋入地下,使其陳化一年以上,並窨以玫瑰花或茉莉花增加其香氣。現在鼻煙的主要消費者為內蒙古、西藏牧民。

  歐洲鼻煙原料用不同地區煙葉配合,以褐棕色厚葉片為主。先將煙葉用鹽水或糖漿浸潤發酵,掌握溫度到適宜時停止。有些則在陰涼庫房貯存多年,緩慢完成醇化過程。然後將其碾碎為煙末,再以配好的料液濕潤之,有些再加香後貯存。包裝用金屬箔、金屬罐或塑料容器。

  美國鼻煙分幹鼻煙、濕鼻煙和細切鼻煙絲。①幹鼻煙原料用肯塔基、田納西及弗吉尼亞的明火烤煙制作。先將煙葉幹燥,再用磨機磨成均勻粉末。②濕鼻煙是用同樣原料制成的較粗顆粒。③細切鼻煙絲在1980年前被美國農業部分類在嚼煙項下,現歸濕鼻煙類,由晾煙及明火烤煙制成,所用添加劑為冬青、薄荷和覆盆子。美國的濕鼻煙多放在腮與牙齦間品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