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倍子蚜蟲在寄主植物複葉的葉軸、葉翅和小葉上營癭繁殖成的疣狀蟲癭的總稱。又名鹽膚子、烏倍子、鹽梅子、酸倍等。主產於中國,是傳統出口產品;朝鮮、日本、印度也有少量出產。

  五倍子因五倍子蚜生於木上而得名。《山海經·中山經》中已有“木”的記載。古時倍與同音。早在古籍中及明代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中都有關於五倍子的形狀、採集、藥用價值,以及鞣革、染色等記載。

  生生產 取得五倍子有3個基本條件:五倍子蚜蟲、夏寄主植物(鹽膚木類)和冬寄主植物(提燈蘚屬)。五倍子蚜蟲要在夏寄主植物上營癭,在冬寄主植物上越冬,缺少其中之一就結不出五倍子。

  五倍子蚜蟲 同翅目蚜總科癭棉蚜科五節根蚜亞科的蚜蟲。分類學上有6 屬17種。在中國主要有角倍蚜(Schlechtendalia chinensis)、圓角倍蚜(Nurudea sinica)、倍花蚜(N.shiraii)、紅倍花蚜(N.rosea)、肚倍蚜(Kaburagia rhusicola)、蛋肚倍蚜(K.ovati-rhusicola)、棗鐵倍蚜(K.ensignallis)、蛋鐵倍蚜(K.ovogallis、米倍蚜(Meitanaphis microgallis)、紅小鐵棗蚜(M.elongallis)、倍蛋蚜(Melaphis paitan)、鐵倍花蚜(Floraphis meitanensis)和周氏倍花蚜(F.choui)等。分為有翅型和無翅型。有翅型又分有翅孤雌蚜和性母蚜;無翅型又分性蚜(有雌、雄之分)、幹母蚜和無翅孤雌蚜(又叫幹雌)。無性世代和有性世代在兩年內完成,為全周期型。在生活周期中蚜蟲有轉主寄生的習性稱異寄主型。以角倍蚜的生活史(圖1)為例:早春當夏寄主植物萌發幼芽時,性母蚜羽化,由冬寄主飛遷到夏寄主植物樹幹下部,1~2天內產完性蚜即自行死亡。由性蚜出現到雌、雄成蚜交配產下幹母蚜,歷時約23~29天。幹母蚜刺傷夏寄主葉細胞泌出乳汁,逐漸膨長成疣狀蟲癭。它在癭內約經30天,即開始孤雌繁殖3代:第1、2代為無翅孤雌蚜,第3代為有翅孤雌蚜。9、10月間,蟲癭自然爆裂,有翅孤雌蚜成蚜飛遷到冬寄主上行無性繁殖。幼小蚜蟲在冬寄主莖上分泌蠟質,形成白色的蠟球包住整個蟲體而越冬。在整個世代內。在癭外生活的蟲型為性母蚜和性蚜;在癭內生活的為無翅孤雌蚜;癭內、外皆生活的為幹母蚜和有翅孤雌蚜。整個癭外生活期為200~240天左右,癭內生活期為120~160天左右。各蟲型世代發生期的早遲和歷時長短,因產區自然條件而異。角倍蚜自然分佈區的一般特點是雨量多(1000~1300毫米以上)、濕度大(年相對濕度大於80%)、日照少(年日照量小於1200日照小時)。性母蚜翅化遷飛期的適宜溫度一般在日平均氣溫10℃以上。

  夏寄主植物 能產五倍子的樹種在中國主要是鹽膚木、紅麩楊和青麩楊,其次是黃連木等。屬漆樹科的3個屬(鹽膚木屬、黃連木屬和漆樹屬)。不同類型的五倍子有不同的寄主:如鹽膚木,分佈在長江流域中、下遊,產結角倍、圓角倍、倍蛋、倍花和紅倍花等,其中以角倍的產量高、質量佳;紅麩楊分佈在四川、雲南、貴州、湖南、湖北等省,產結棗鐵倍、蛋鐵倍、紅小鐵棗、黃毛小鐵棗和鐵倍花,通稱“肚倍”,其中以蛋鐵倍和棗鐵倍的數量較多,質量僅次於“角倍”;青麩楊主要分佈在秦嶺山區和湖北、河南等省,產結肚倍、蛋肚倍和周氏倍花。

  冬寄主植物 已知供五倍子蚜蟲越冬的蘚類植物有18種,屬6個科10個屬。其中,皺葉提燈蘚和尖葉提燈蘚,是角倍蚜的主要冬寄主;圓葉提燈蘚是角倍蚜和倍蛋蚜的冬寄主。以上3種為提燈蘚科提燈蘚屬。此外還有紫萼蘚科砂蘚屬的砂蘚,是倍花蚜的冬寄主;絹蘚科赤齒蘚屬的細枝赤齒蘚,是肚倍蚜的冬寄主等等。

  采集 在成熟爆裂前開始進行,但不宜采摘嫩倍,這是提高產量的關鍵。中國長江中、下遊的角倍成熟爆裂期在9月上旬至10月上旬,倍花成熟爆裂期在9月份,肚倍成熟爆裂期在8月中旬至9月上旬。采集時註意留好倍種。采摘下的五倍子,經隔水蒸或沸水淋燙後曬幹或烘幹。切忌用沸水煮燙,以免單寧損失。貯藏時要通風幹燥,防止黴爛。

  種類 商業上分為3大類:①角倍。包括角倍(圖2)、圓角倍。角倍蚜類生長於鹽膚木上的蟲癭。形狀變異殊大,因倍殼上有若幹棱角突起,故稱。幼嫩倍子為淡綠色,成熟時呈黃白色,露於陽光的倍壁呈鮮紅色,貯久後呈淺棕色。角倍含五倍子單寧55~64%(氣幹計)。②肚倍。包括肚倍(圖3)、蛋肚倍、米倍、倍蛋、棗鐵倍、蛋鐵倍、紅小鐵棗和黃毛小鐵棗。肚倍蚜類生長於青麩楊、紅麩楊、鹽膚木上的蟲癭。外形如蛋,大小懸殊,統稱肚倍。幼嫩時呈淡黃色,成熟時先是黃白色,烘幹後呈黃褐色。含五倍子單寧達60~68%(氣幹計)。③倍花。包括倍花(圖4)、紅倍花、鐵倍花、周氏倍花。倍花蚜類生長於鹽膚木、紅麩楊、青麩楊上的蟲癭,因倍形如花而得名。倍花含五倍子單寧30~45%(氣幹計)。

  組織結構 鏡檢橫剖面如圖5。倍子壁部組織分為3層。最外層為無數細胞組織而成的表皮層,表皮膜上長有單線狀毛茸,膜內帶有色素,通常為綠色,對陽光生長面帶紅色,貯久後變淺褐色。第2層為薄膜細胞組織層,每個細胞組織內貯有單寧的凝塊,從檢鏡中還可發現少量淀粉細胞和草酸鈣晶粒,最內層為營養組織層,供給蚜蟲營養,內壁灰白色,平滑無毛。第2層有乳道通往寄主葉的表面,乳道四周由較小薄膜細胞組織而成,滲出乳汁至營養組織層,供蚜蟲吮吸以營生繁殖後代。新鮮五倍子壁部含乳汁很多,富有彈性,風幹後成脆性。

  化學組成 因品種而異,如角倍的組成為:五倍子單寧56.0%,沒食子酸2.0%,鞣花酸和雙沒食子酸2.0%,葉綠素0.7%,酒精浸出物2.5%,樹膠2.5%,淀粉2.0%,纖維素10.9%,木質素9.0%,糖、蛋白質和無機鹽等1.3%,水分10.5%。五倍子的主成分──五倍子單寧為多元酚羧酸與D-葡萄糖以酯鍵相結合而成的復雜化合物,通過雙向紙層檢可分離出:沒食子單寧約70%、沒食子酸21%、間-雙沒食子酸7%、三沒食子酸1%、五倍酰葡萄糖3%。20世紀60年代,確認五倍子單寧的化學結構式為1,3,4,6-四-O-沒食子酰-2-多-O-沒食子酰-β-D-葡萄糖。分子中葡萄糖為椅式構象,倍酰基聯結在平優鍵上,多沒食子酰平均含3個倍酰基,以縮酚酸形式存在。

  加工與利用 中國藥典上註明服用五倍子有斂肺、澀腸、止血、解毒等作用。五倍子的主要加工產品有:①工業單寧酸。五倍子的水浸提液經蒸發、幹燥而得的淡黃色至淺棕色的無定形粉末,含單寧酸80%以上。主要用於稀有金屬冶煉、藍黑墨水配制、金屬防腐以及藥物合成。②醫藥用單寧酸。五倍子的水浸提液經冷凍分離、離子交換凈化後,再蒸發、幹燥而得到的淡黃色無定形粉末,其水溶液澄清透明,灰分在0.2%以下,主要用於藥物制劑、鞣酸蛋白生產、酒類澄清、有機合成中間體等。③試劑單寧酸。五倍子的水浸提液經冷凍分離、多級離子交換凈化後,再蒸發、幹燥而得的淡黃色無定形粉末。其水溶液澄清透明,灰分在0.1%以下,主要用於分析鉭、鈮、鈾、釷等稀有元素的化學試劑,彩色熒光屏的光敏抗蝕劑、感光材料的防翳劑、合成纖維印染固色劑等。④沒食子酸和焦性沒食子酸。以工業單寧酸為原料經水解、結晶、脫色凈化、再結晶,幹燥等而制得沒食子酸;或再以沒食子酸為原料,經加熱、真空脫去羧基而制得焦性沒食子酸。二者都是重要的化工原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