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北緯30°45'~31°25',東經102°52'~103 °24',中國四川省阿壩藏族自治州汶縣境內。東西長52公裡,南北寬62公裡,面積20萬公頃,以自然生態系統和大熊貓等珍稀動物為主要保護物件。

  保護區處於四川盆地向青藏高原過渡的高山峽谷帶的邛崍山脈東坡,最低海拔1200米,最高海拔6250米。主要河流有皮條河、正河、西河等,屬岷江水系。沿河為深度切割的陡峻山坡,多懸崖峭壁,一般坡度30°左右,部分達60°以上上。母巖由花崗巖、千枚巖、砂巖、白雲巖、玄武巖組成。土壤隨海拔由低向高呈山地黃壤、山地黃棕壤、山地棕壤、山地暗棕壤、山地棕色暗針葉林土、亞高山草甸土、高山草甸土及高山寒漠土等垂直帶譜。氣候溫涼,多雨濕潤,年平均氣溫8.9℃,年降水量931毫米,屬中亞熱帶山地氣候。植被也呈明顯垂直帶譜,基帶(海拔1600米以下)為中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帶,1600~2000米為山地暖溫帶常綠和落葉闊葉林帶,2000~2600米為山地寒溫帶針葉和闊葉混交林帶,2600~3600米為亞高山亞寒帶暗針葉林帶,3600~4400(4800)米為高山寒帶灌叢草甸帶,4800米以上為永雪帶,是世界上少見的較完整的山地垂直帶譜。主要建群樹種有岷江冷杉(Abies faxoniana)、鱗皮冷杉(A.squamata)、麥吊雲杉(Picea brachytyla)、川西雲杉(P.balfourniana)、雲杉、鐵杉(Tsuga chinensis)、紅杉(Larix potaninii)、等針葉樹,代表性的珍貴闊葉樹種有連香樹(Cercidiphyllum japonicum)、珙桐(Davidia involucrata)、領春木(Eupteleapleiosperma)等,亞高山、高山灌叢常由川滇高山櫟(Quercus aquifolioides)等櫟類和多種杜鵑花和柳樹組成。由箭竹(Sinarundinaria nitida)成下木層的針葉闊葉混交林和針葉林是大熊貓(Ailuropoda melanoleuca)生活棲息的生境。林下的箭竹、筱竹(Thamnocalamus cuspidatus)是大熊貓的主要食物。其他珍稀動物還有金絲猴(Rhinoopithecus roxellanae)、雲豹(Neofelis nebulosa)、羚羊(Budorcas taxicolor)、白唇鹿(Cervus albirostris)、水鹿(C.unicolor)、靈貓、小熊貓(Ailurus fulgens)等。

  臥龍自然保護區建於1962年,1979年加入世界生物圈自然保護區協作網,世界野生生物基金會與中國合作建有大熊貓研究中心,開展大熊貓生態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