杉科( Taxodiaceae)水松屬落葉或半落葉喬木。該屬僅此1種,是世界孑遺植物,中國特有樹種。(見彩圖)

水松

  形態 樹高可達40米,胸徑達1米。樹皮褐灰白色,淺裂成長條片脫落。小枝有2型:一為多年生而多少宿存,另一為一年生而脫落。葉異形,或線狀而扁平,或針狀而稍彎,或為鱗片狀。花單性同株,或雌雄花同生於一枝上,或生於鄰接的枝上。球果直立,頂生,卵形或長橢圓形,種鱗木質,上下不等;種子橢圓形,稍扁,褐色,有翅(見圖)。

水松

  分佈 水松在白堊紀和新生代廣佈於北半球,第四紀冰期後期在歐洲、美洲、日本及其他各地均已滅絕,現僅存化石。主要分佈於廣東珠江三角洲和福建中部及閩江下遊、海拔1000米以下地區。廣東東部及西部、福建西北及北部、四川東南部、廣西及雲南東南部也有零星分佈。分佈區內幾無天然林。多系人工栽培。此外,武漢、杭州、上海、南京等地也有栽培。

  特性 水松喜光,從幼苗開始就要求全光照。喜溫暖潮濕的環境,年平均15~22℃為最適溫度,能耐40℃高溫和10℃以下低溫。要求年降雨量1500~2000毫米,雨量越充沛對其生長越有利。極耐水濕,多生於河流兩岸、堤圍及田埂上,在潮水線上15~30厘米的立地上生長最好。長期浸淹在水中雖能正常生長和開花結實,但生長緩慢,尖削度大。對土壤的適應性較強,能耐鹽堿土;在中性或微堿性(pH7~8)、有機質含量高的沖積土上生長最好。主根和側根發達、結構疏松、富有通氣組織。生於多水立地時樹幹基部膨大,常成柱槽狀,並有屈膝狀呼吸根露出地面;在水位低、排水良好的立地,樹幹基部不膨大或微膨大,並無屈膝狀呼吸根。在華南地區適宜的立地生長頗快,如廣東鬥門縣大沙農場在沖積土上營造的水松林帶,10年生平均樹高9.5米,胸徑16厘米。

  營造技術 水松2~3月開花,10~11月球果成熟。當球果由粉綠色變為淺黃色、鱗片開始微裂時,宜及時采集。每千克種子約85000粒,發芽率50~60%。育苗一般采用“旱播水育法”,即冬季圍地作床播種,待苗高20~25厘米時移植於水田平床,株行距20~25厘米,每天早晨灌溉,保持水面深3~5厘米,晚上將水排去,切忌死水育苗。苗高1.5米時可出圃定植。株行距以1.5×1.5米~1.5×2.0米為宜。種植2~3年內應註意保護幼樹主幹頂芽和除草培土。

  用途 木材淡紅黃色,質輕軟,紋理細,耐水濕,耐腐而不變形,比重0.37~0.42,供建築和造橋梁、傢具等用。根部木質輕松,比重0.12,浮力大,可供制作救生圈、瓶塞等,或用於建築恒溫室和冷藏庫。球果、樹皮含單寧,為栲膠原料。抗風力強,是護堤防浪林和農田防護林優良樹種。樹姿美麗。可作庭園觀賞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