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有秦始皇或秦二世統一度量衡詔書的銅版。有的鑲嵌在銅、鐵權上;有的四角或邊緣帶孔,應是釘在木量上的。秦始皇的詔版曾在陝西秦咸陽遺址出土;嵌於權身的秦始皇詔版,曾在山西左雲、山東文登等地出土。秦二世的詔版,至今還隻有傳世品。這兩種詔版,證明秦代確實把統一的度量衡制度有力地推行全國。

  秦始皇的詔書是:“廿六年,皇帝盡並兼天下諸侯,黔首大安,立號為皇帝,乃詔丞相狀、綰,灋度量,則不壹,歉疑者,皆明壹之”。大意為:秦始皇二十六年年(公元前221),統一天下,百姓安寧,立下皇帝稱號,下詔書於丞相隗狀、王綰,把不一致的度量衡制度都明確地統一起來。秦二世的詔書是:“元年,制詔丞相斯、去疾,灋度量,盡始皇帝為之,皆有刻辭焉。今襲號,而刻辭不稱始皇帝,其於久遠也,如後嗣為之者,不稱成功盛德。刻此詔,故刻左,使毋疑。”大意為:秦二世元年(前209),下詔左丞相李斯、右丞相馮去疾說,統一度量衡是秦始皇之制,後嗣隻是繼續實行,不敢自稱有功德。現在把這個詔書刻在左邊,使不致有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