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皇室於洛陽城南辟雍所立的大碑。咸寧四年(278)立。1931年春於河南偃師縣東大郊村北的漢晉辟雍遺址出土,該地在洛陽漢魏故城南郊開陽門外禦道東側,現該碑仍存原處。碑文記載晉武帝司馬炎和皇太子司馬衷親臨辟雍視察等事,故稱辟雍碑。該碑是中國現存晉碑中最大最完好的一座。

  辟雍碑為一整塊石料刻成,插置於覆鬥形碑座上,通高3.22米,寬1.1米,厚約0.3米。碑首約占全碑的三分之一,兩側刻有蟠龍,正面碑額上書“大晉龍興皇帝三臨辟辟雍皇太子又再蒞之盛德隆熙之頌”,分4行,為魏晉的八分體隸書。其下刻小字碑文,共30行,計1500餘字。碑文記述晉皇帝到辟雍行禮,從而追述司馬氏發跡的歷史及其武功文略。記晉武帝司馬炎即帝位後頒佈詔書,設立學官,興辦太學,使其群生學徒“勤學務禮,遵修舊典”。在不到4年間就3次親臨辟雍,巡視講演,考察員生的“德行”、“通藝”並分等賞賜太學生員。從碑文中所記“廓開太學,廣延群生,……東越於海,西及流沙,並時集至,萬有餘人。”可以看到西晉初年太學的盛況。

  碑陰分10排依次第刻寫瞭學官博士、禮生弟子等人的職別、籍貫、姓名,共400餘人。他們來自西晉王朝疆域的15個州,70多個縣。這些題名補充瞭史載的缺失,反映瞭當時太學生的分佈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