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死亡動物氨基酸化學變化速度測定年代的技術。它是20世紀60年代研究發展起來的。測定年代的範圍可從數千年至數百萬年。

  現代動物機體蛋白質水解後可產生20多種氨基酸,稱為蛋白氨基酸,均為左旋體結構。生物死亡後埋在地下,有機體在自然條件下也被水解為氨基酸保存在化石中。但氨基酸的左旋體結構慢慢地會向右旋體結構轉化,最後達到平衡,以致旋光作用消失,這一過程稱為外消旋反應。氨基酸的左旋體和右旋體都可以用生物、物理、化學的方法分離離出來作定量測定。各種氨基酸外消旋反應的速度不一樣,依賴於所處的物理、化學環境,主要與溫度環境有關。在一定溫度環境下,各種左旋體結構的氨基酸有自己的“半衰期”,如異亮氨酸,當環境溫度為20℃時“半衰期”為~11萬年,15℃時“半衰期”為~29萬年。所以如果化石埋藏處的溫度不變,就可以根據化石中氨基酸左旋體對右旋體的比例來確定化石的年代。通常適用於測定古老洞穴遺址和海底沉積化石樣品的年代,因為洞穴中和海底的溫度變化較小,比較容易確定平均溫度。這個方法的準確度不大理想,但對填補放射性碳素斷代和鉀-氬法斷代中間的空白有一定的作用。尤其是標本容易采集。在第四紀年代學的建立中有希望發揮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