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著名大地測量學傢。1843年7月31日生於弗賴貝格,1917年6月15日卒於波茨坦。1870年起擔任亞琛大學教授,1887年任柏林大學教授。1886年起任波茨坦普魯士皇傢大地測量研究所(波茨坦大地測量研究所的前身)所長和國際大地測量學協會(IAG)中央局主席,直至逝世。

  赫爾默特的博士論文《“合理”測量的概念》,首次論述瞭最佳權分配問題。他著的《最小二乘法平差計算》(1872)一書中,第一次系統地論述瞭最小二乘法平差差計算的理論。書中闡述的“等值觀測”理論,是當前相關觀測理論的基礎。赫爾默特提出的“歐洲三角網規劃”不僅是第一個國際協作進行大地測量的組織計劃,而且也提出瞭大規模三角網平差的理論和方法。在現代誤差分析和誤差統計方面,赫爾默特首先提出分析函數(即(x2函數),這在現代統計學中仍然得到廣泛應用。

  赫爾默特是橢球面大地測量學和物理大地測量學的奠基人。他的名著《大地測量學的數學和物理學原理》(1880,卷1;1884,卷2),系統地論述瞭大地測量的數學基礎和物理基礎。第一卷是C.F.高斯首創“橢球面大地測量學”之後的重要發展,第二卷即“物理大地測量學”。這兩本著作,第一次給大地測量學以系統的、明確的概念。

  為瞭研究地球的形狀和大小,赫爾默特於1880年提出“面積法”(即三角鎖沿經線和緯線佈設成網狀覆蓋一定區域)代替經典的弧度測量法。這一方法成功地被用於推算地球橢球,如著名的海福德橢球和克拉索夫斯基橢球都是采用這一方法推算出來的。

  為瞭推求地球扁率,赫爾默特由月球黃緯、黃經的運動推算出地球扁率值為1:297.8±2.2。1901年又由重力觀測成果導出扁率值為1:298.3。接近於最新精確值。

  在地球測量方面,赫爾默特首先提出在天文水準測量中引入重力測量附加項,以顧及各點垂線不平行的影響,在此基礎上,提出瞭“水準橢球”的新概念。

  赫爾默特於1901年推導出正常重力公式,他經過長期努力,根據可倒擺理論測出波茨坦大地測量研究所的絕對重力值。此值被定為國際重力基準,稱為“波茨坦重力系統”。世界各國曾采用此系統長達70年之久。

  赫爾默特的著述甚多,主要有《最小二乘法平差計算》(1872)、《大地測量學的數學和物理學原理》(1884)、《垂線偏差》(1886)、《可倒擺理論》(1886)、《重力與地球質量分佈》(1910)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