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早期著名地震學傢,1868年10月30日生於日本的福井,1923年11月8日病逝於東京。大森房吉1890年畢業於東京帝國大學理學部物理學科,受到英籍地震學傢米爾恩(J.Milne)的鼓勵,,開始研究地震。1892年為日本文部省震災預防調查會的委員,1893年任東京大學地震學講師,1895年曾去德國和意大利進修,1897~1923年任地震學教授和震災預防調查會的總幹事。

  大森房吉研究瞭1891年日本濃尾大地震及其餘震,發現大地震的餘震頻數隨時間作雙曲線式的衰減,由此求出著名的大森餘震公式:

大森房吉設計瞭各種型式的地震儀,其中以大森式水平擺地震儀為最有名。大森房吉還發現近地震記錄中 S波以前的振動持續時間τ與震源距R 成線性關系

R =

這個關系後來成為測定震中位置的最早的根據。

  大森房吉的研究涉及地震學的各個領域。他還研究瞭地震時的地面振動、地震破壞、地震區劃、地震發生的周期性、火山等,並參與編輯瞭日本歷史地震目錄和地震史料。他的論文極多,達數千頁,多發表在早期出版的英、日文刊物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