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心理學思想專著。三國魏劉劭撰。共3卷,凡12篇。1937年美國學者J.K.施賴奧克曾把它編譯為英文本,題為《人類能力之研究》,由美國東方學社出版。

  《人物志》的心理學思想,主要反映在才能、性格和才性鑒定等3個方面,即①才能:《人物志》認為,“學,所以成材”,並肯定“人才不同,成有早晚”。它還按照才能特徵,把人才劃分為清節、法傢、術傢、國體、器能、藏否、伎倆、智意、文章、儒學、口辯、雄傑等12種類型,並指出瞭每一種種類型的基本特點及其所宜任的官職。②性格:《人物志》不僅考察瞭五行(木、金、火、土、水),形體(骨、筋、氣、肌、血)與性格特征的對應關系,而且還根據人所具有的不同性格特征,把人劃分為12種類型,即強毅之人、柔順之人、雄悍之人、懼慎之人、凌楷之人、辯博之人、弘普之人、狷介之人、休動之人、沉靜之人、樸露之人、韜譎之人;它對每一種性格類型的基本特征及其優缺點,也進行瞭考察和分析。③才性鑒定:《人物志》首先考察瞭才性鑒定的意義。指出“聰明之所貴,莫貴乎知人”。通過才性鑒定,則可使“眾材得其序,庶績之業興”。其次,它指出瞭才能鑒定的可能。在它看來,人的才能和性格可以通過其外部表現而予以鑒別;它並且把這種外部表現概括為神、精、筋、骨、氣、色、儀、容、言九個方面,是謂“九征”。再次,它分析瞭才性鑒定的困難。認為在才性鑒定過程中,常會產生兩大困難,即“難知之難”和“知之而無由得效之難”,並分析瞭產生這兩大困難的種種原因,還把它們歸納為“七似”和“七繆”兩個方面。最後,它提出瞭一套才性鑒定的方法,即所謂“八觀”和“五視”;這兩者都是現代心理學所謂的觀察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