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的1科。“Adeno”來自希臘字“Aden”(腺)字。腺病毒最初於1953年從人的增殖腺分離出來,可感染人和畜禽,某些型的人腺病毒接種新生地鼠可誘生腫瘤,在醫學和獸醫學上都有重要性。病毒粒外形呈立體對稱的二十面體,直徑70~90納米,無包膜,外層由252個殼粒組成衣殼,其中240個殼粒是六鄰體,既具有共同的群特異性抗原,也具有型特異性抗原。另12個殼粒稱五鄰體,位於病毒粒的12個頂端,具有弱的群特異性抗原和一種使受感染細胞發生早期病變的毒性物質。從每個個五鄰體上伸出1根長短不同的線狀突起,稱為纖維,具有血凝特性和型特異性抗原(見圖)。基因組為線型dsDNA(雙鏈DNA),分子量為(20~30)×106,與內部蛋白結合構成核心。人腺病毒可在人胎腎及多種人傳代細胞中繁殖。DNA復制和病毒粒的裝配都在細胞核內完成,蛋白質在細胞質內合成後,輸入核內並聚合成殼粒。禽腺病毒能使雞胚死亡或萎縮,也可在雞胚細胞培養中生長。腺病毒耐脂溶劑,對多種酶有抵抗力,對酸堿度及溫度的耐受范圍較寬。

  本科病毒分兩個屬:①哺乳動物腺病毒屬:它們有共同的群特異性抗原,包括人腺病毒34個血清型和猿猴、牛、羊、豬、狗、鼠等哺乳類動物的腺病毒,其中狗的腺病毒具有明顯的病原性,引起狗的傳染性肝炎和喉氣管炎;②禽腺病毒屬:代表株是雞胚致死孤兒病毒,它有14個血清型,具有共同的群特異性抗原。1976年,在荷蘭從雞中發現1種能凝集多種禽紅細胞的腺病毒,定名為減蛋綜合征病毒。

  人腺病毒經呼吸道和糞口途徑傳播,按其血凝性分為4個亞群:亞群Ⅰ中,特別是3、7型可引起急性呼吸道感染,3型引起咽結膜熱,常因遊泳池水污染而發生暴發,3、7型引起嬰幼兒肺炎,在中國曾發生嚴重流行;亞群Ⅱ中的8型腺病毒引起流行性角膜結膜炎;亞群Ⅲ包括1、2、5、6等型,常在扁桃體、增殖腺以潛伏感染形式存在;亞群Ⅳ的12、18、31型接種新生地鼠有強致癌性,但尚未發現腺病毒和人的腫瘤有何聯系。20世紀70年代發現1種伴隨嬰幼兒胃腸炎、不易在體外培養的腸道腺病毒,其後發現病毒粒內部多肽的分子量和已知各型腺病毒不同,似屬另一亞群。禽腺病毒感染多呈無癥狀帶毒狀態,減蛋綜合征病毒可使雞的產蛋量下降15~20%,並使蛋的質量受影響。可用疫苗預防。中國尚未查明其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