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綱的1目。因四肢末端的蹄均呈雙數而得名。頭上大多有角;胸腰部椎骨較奇蹄目為少股骨無第3轉子;四肢中第3、第4趾同等發育支持體重,胃大都為複室性,盲腸短小。除大洋洲外,分佈於世界各大洲。現存10科75屬184種,包括野豬、西貒、河馬、駱駝、鹿、叉角羚、長頸鹿、麝和鼷鹿等。其中長頸鹿是最高的動物,頭頂距地面5~5.4米。最矮小的是鼷鹿,高0.5米。本類動物以趾端的蹄著地而行,通常由粗大的第3、4趾均衡地承擔體重,第2、5趾小而呈懸蹄,或缺如。以吃草、樹葉為為主,僅少數種類為雜食性。反芻的有駝科、鼷鹿科、麝、長頸鹿科、鹿科、叉角羚科和洞角科。胃的構造復雜,呈4室。河馬科、野豬科和西貒科不反芻。胃1~3室。反芻的機制是進食時經過粗略地咀嚼,咽下的食物進入瘤胃和蜂巢胃,休息時,胃內食物陸續嘔入口腔,再經過咀嚼,咽入重瓣胃和皺胃。這是一種縮短取食時間和加強消化粗糙食物的特殊適應。前臼齒和臼齒大而發達,犬齒多退化。門齒僅下頜門齒發達,上門齒小或退化以至消失,僅以硬皮上唇咬合取食。前臼齒和臼齒在構造上均屬高冠齒。具有適於研磨的咀嚼面。例如豬的頰齒具有隆起呈多數的小瘤狀突,稱為丘齒型。反芻類的牛、羊和鹿的頰齒具有前後擴展“V”字形或新月形的月型齒。反芻獸與非反芻類在體型上亦不相同。反芻獸腿長、頸也長,善於奔走。非反芻獸四肢短,體型粗壯,其生活與水域的關系更密切些。偶蹄目與奇蹄目的區別在於兩者蹄數不同,奇蹄類的蹄呈1或3的奇數。反芻偶蹄類動物的頭上具角。角可大略區分為4種類型:①鹿類雄性個體的角具有分枝。夏初長出的茸角覆以皮膚,後經骨質化,表皮脫離、光裸。繁殖期過後,鹿角在翌年春天脫落。②長頸鹿的角極短小。外覆有皮膚,但角和皮從不脫落,終生存在。③牛、羊和羚羊的角不脫落,不分叉,外套有角質硬鞘。角的骨心和角鞘終生生長,老齡動物角基粗,角幹長。④北美叉角羚的角不分枝,但有小叉。角鞘每年脫落。

  中國有偶蹄目動物41種,其中特產偶蹄類不少。例如野駱駝、林麝、馬麝、獐、黑麂、毛冠鹿、白唇鹿、麋鹿、野犛牛、藏羚和羚牛等。中國麝類資源也很豐富,種類多,居世界各國之首。黑麂數量極少,現僅殘存浙江、安徽交界處。麋鹿曾在長江、淮河下遊廣泛分佈,但現已無野生種。麝香和鹿茸為名貴中藥材,中國古代早已開始飼養梅花鹿取茸入藥。1950年開始飼養麝,發展人工取香。現代人們飼養的大傢畜中,有許多種類是從偶蹄目動物馴化而來,包括豬、雙峰駝、單峰駝、羊駝、黃牛、水牛、犛牛、山羊、綿羊以及梅花鹿、馬鹿、馴鹿和麋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