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南方洞穴中發現的早期智人(尼人)化石。1958年6月在廣東韶關馬壩的一個石灰巖洞穴中發現一個人類頭骨化石和許多哺乳動物化石。人類頭骨化石保存的僅有顱頂蓋部分,計有額骨和部分頂骨,右眼眶和鼻骨的大部分。

  馬壩人頭骨可能是屬於中年的男性個體。頭骨呈卵圓形。顳線不明顯。無頂骨孔。頭骨的最寬處約在乳突上脊稍上,顱頂正中有類似矢狀脊的結構,但不如北京猿人為明顯。額骨鱗部有一寬廣的額隆起,垂直而下,與眉脊眉間部之間有一明顯的溝溝相隔。但該溝不如北京猿人明顯。眉間最向前突出,眉脊粗厚,向前和向兩側突出。眉脊的彎度介於猿人和尼人之間。額骨在眉脊後方明顯收縮,類似猿人。頭骨厚度不及猿人,與尼人相近。眼眶上緣是圓弧形,與尼人相似,猿人的則是平直的。鼻骨相當寬闊,與猿人和尼人相似,與現代人不同。頭骨高度和額部傾斜的程度也在尼人的范圍之內(見圖)。

  馬壩人頭骨形態雖然比北京猿人的進步,但也有許多性狀與北京猿人相似,說明與北京猿人有密切的親緣關系。與歐洲的一般尼人性狀也有些相似,但存在著更大的差別。馬壩人是華南地區一項重要的早期智人類型化石。

  與人類化石共生的哺乳動物化石計有鬣狗、大熊貓、熊、貘、豪豬、劍齒象、納馬象等17種。它們是華南洞穴大熊貓-劍齒象動物群中常見的成員。根據動物群分析其地質時代為晚更新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