屬漢藏語系 苗瑤語族 苗語支。在中國,主要分佈於湖南、貴州、雲南、四川省和廣西壯族自治區的部分地區。分湘西、黔東、川黔滇3個方言。湘西方言主要分佈在湖南省湘西土傢族苗族自治州和貴州省松桃苗族自治縣。黔東方言主要分佈在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和廣西壯族自治區融水苗族自治縣。川黔滇方言主要分佈在四川省南部的敘永、古藺、筠連、珙縣、興文等縣,貴州省西部和中南部,雲南省東北部和東南部。該方言內部比較複雜,又分川黔滇、滇東北、貴陽、惠水、麻山、羅泊河和重安江等7個個次方言。使用人口4百餘萬。1956年設計瞭拉丁字母形式的苗文方案。在國外,越南、老撾、泰國等國北部的苗人所使用的語言屬於川黔滇方言的川黔滇次方言。

  語音 ①除黔東方言外,都有帶鼻冠音的塞音、塞擦音聲母如mp、nts、nt等,但是湘西方言隻有陰類調的音節有這種聲母,川黔滇方言的各次方言各個聲調的音節都有這種聲母。②各方言清的塞音、塞擦音(湘西、川黔滇兩方言包括帶鼻冠音的)聲母都有不送氣和送氣的兩套,如p、ʦ、t;ph、ʦh、th(湘西、川黔滇兩方言還有mp、nʦ、nt;mph、nʦh、nth)等。③除麻山次方言外都有小舌塞音聲母q、qh(湘西方言和川黔滇方言的其餘6個次方言還有Nq、Nqh)。④一般隻有一個鼻音韻尾,沒有塞音韻尾。鼻音韻尾在前元音後面讀作-n、在後元音後面讀作-ŋ。湘西方言沒有鼻音韻尾,但有鼻化韻母;滇東北次方言和川黔滇次方言的第二土語沒有鼻音韻尾,鼻化韻母隻出現在少數詞中。⑤各方言都有濁的或帶濁送氣成分的塞音和塞擦音,但是,除滇東北和羅泊河兩個次方言外,都沒有濁的塞音、塞擦音音位。⑥有聲調,系統和漢語相同。現代苗語除羅泊河次方言外,四聲都各分陰陽,有的方言、次方言入聲並入舒聲,如湘西方言西部土語和重安江次方言陰入並入陰上,陽入並入陽上,貴陽、惠水兩個次方言陰入並入陰去,陽入並入陽平。麻山次方言全部或部分陰類調又因古聲母的全清、次清各分兩調;湘西方言東部土語全部或部分陰類調又因塞音、塞擦音帶不帶鼻冠音各分兩調。⑦除黔東方言和重安江次方言外都有連讀變調現象。

  語法 ①虛詞和詞序是表達語法意義的主要手段,個別的方言、次方言有形態變化。②除湘西方言外,量詞可以單獨修飾名詞,有定冠詞的作用。如川黔滇次方言(以貴州省畢節縣大南山話為代表):to21(隻)ȵo31(黃牛)“黃牛”,lo43(個)ʑa21(鍋)“鍋”。③有相當豐富的修飾動詞、形容詞表示速度、響聲、狀態、顏色、味道的詞類,叫做狀詞。如川黔滇次方言lua13(笑)婆au44(快貌)“突然笑起來”,ηtau55(響)nto43(響聲)“冬冬響”,la43(紅)tʂua21(紅貌)“紅艷艷”。④主語在謂語前,賓語在動詞謂語後。如川黔滇次方言:ko55(我)lai31(犁)la31(田)“我犁田”。⑤人稱代名詞作定語,名詞作領屬性定語時在中心語前,除滇東北次方言外,修飾親屬稱謂和作“傢”“村”講的名詞以外的名詞時,要加結構助詞。例如川黔滇次方言ko55(我)ti31(哥哥)“我哥哥”,kau31(你)ʑi24(傢)“你傢”,pe43(我們)le33(的)nteu55(書)“我們的書”,ti31(哥哥)le33(的)pi31(筆)“哥哥的筆”。⑥數量詞組作定語時在中心語前。例如川黔滇次方言:plou43(四)lo43(個)khau43(杯子)“四個杯子”。⑦名詞作限制性定語,形容詞作定語時在中心語後(川黔滇方言作“好”、“壞”講的形容詞作定語時在前)。例如川黔滇次方言:Nqai31(肉)ȵo31(黃牛)“黃牛肉”,ntou43(佈)la43(紅)“紅佈”,ʐoŋ44(好)nen43(人)“好人”。⑧指示詞作定語時在中心語後。例如川黔滇次方言:au43(二)to21(隻)mpua44(豬)na55(這)“這兩隻豬”。

  詞匯 ①每個音節幾乎都有詞匯意義或語法意義,復音的單純詞很少。②有相當豐富的並列四字格。③借詞的主要來源是漢語,早期漢語借詞都是單音節的,讀音與現在當地漢語有時差別極大,但調類在各方言、次方言不亂,如漢語陰平調字借入苗語在各方言都是陰平調(湘西方言有例外),漢語陽平調字借入苗語在各方言都是陽平調。現代漢語借詞多為復音節的,讀音與現在當地漢語基本相同,聲調是按調值借入的,同一個漢字在各方言、次方言調類不盡相同。例如“工人”一詞中“工”字在漢語是陰平調,借入苗語在湘西方言和川黔滇次方言是陰上調,在黔東方言是陰平調,“人”字在漢語是陽平調,借入苗語在湘西方言是陽上調,在黔東方言是陽入調,在川黔滇次方言是陽平調。

  

參考書目

 王輔世(主編):《苗語簡志》,民族出版社,北京,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