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苗族使用的拉丁字母拼音文字。20世紀以前,苗族沒有本民族的文字。1905年英國傳教士潘樂德(即S.波拉德) 和苗族人士楊雅各、漢族人士李斯提反等設計瞭一套拼寫苗語滇東北次方言的字母,翻譯出版瞭《新約全書》和傳教用的小冊子。這種文字每個字由一個大寫字母和一個小寫字母組成,大寫字母表示聲母,也是字的主體,小寫字母表示韻母,寫在大寫字母的上方、右上角、右側、右下角,以位置的高低表示聲調的高低。例如T“拉”讀作[ta55]、T-“殺”讀作[ta33],T-“來”讀作[dɦa35],T_“死”讀作[da31]。由於這種文字是傳教士用來傳教的,所以掌握的人多半是信教的苗族。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廣大苗族人民要求創制文字。1956年,為苗語湘西方言、黔東方言、川黔滇次方言(當時叫西部方言)各創制瞭一種文字,為滇東北次方言(當時叫滇東北方言) 改革瞭文字。4種文字都采用拉丁字母,不加任何附加符號,苗語文字方案盡量和漢語拼音方案匯通。例如苗語川黔滇次方言和滇東北次方言都有tʂ、tʂh、ʂ、ʐ等聲母,這兩種苗文方案都和漢語拼音方案一樣,分別用zh、ch、sh、r表示這幾個聲母。苗語湘西方言、黔東方言和川黔滇次方言都有en、aŋ、uŋ(湘西的實際音值分別為eĩ、ã、ũ)等韻母,這3種苗文方案都和漢語拼音方案一樣,分別用en、ang、ong表示這幾個韻母。這樣便於苗族學習漢語文和漢族學習苗文。現在4種苗文都在試驗推行,用苗文掃盲成績顯著,在發展苗族文化科學事業上苗文將起到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