屬漢藏語系 藏緬語族。語支未定。又名俅語。在中國,主要分佈於雲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使用人口約1萬左右。分獨龍江和怒江兩個方言。在國外,稱日旺或怒,分佈於緬甸北部。獨龍語(以貢山四區龍拉村話為代表)的特點如下:

  語音 ①單輔音聲母有28個,塞音、塞擦音分清濁兩套,無清送氣音。固有詞中擦音一般隻有清的,沒有濁的。唇齒清擦音和舌尖前濁擦音隻出現在漢語借詞中。有5個個腭化輔音和8個唇化輔音。有14個復輔音,主要由基本輔音和後置輔音l、ɹ、ʔ 結合而成。②有132個韻母,其中單元音韻母7個,復元音韻母9個,元音韻尾隻有i,帶輔音韻尾的韻母有116個。帶韻尾的主要元音分長短,單輔音韻尾有 p、t、k、ʔ、m、n、ŋ、l、ɹ9個,還有3個復輔音韻尾mʔ、nʔ、ŋʔ,隻出現在形態變化中。③有3個聲調:55、53和31,但區別詞義的作用不大。④有較豐富的語音變化現象,常見的有輔音交替、輔音或元音同化、元音脫落等。

  語法 ①以詞序、助詞和形態為表達語法意義的主要手段。②在指人名詞後加助詞mɑ55表示復數。在親屬稱謂名詞前加不同的前加成分(由人稱代詞縮減而來)表示人稱領屬,加人稱領屬前加成分的名詞還可以再被領格代詞限制。在名詞後加後加成分ʨǎl53表示該事物較小、較可愛。③量詞比較豐富。數量詞組限制名詞時其詞序為:名詞+數詞+量詞;修飾動詞時其詞序為:數詞+量詞+動詞。④人稱代詞分單數、雙數和復數,第一人稱代詞復數分包括式和排除式。復數人稱代詞作定語時,韻尾由鼻音變為同部位塞音。人稱代詞作主語出現在帶間接賓語的句中時,不帶韻尾的要加-i韻尾,帶韻尾的韻母主要元音一律變長元音。疑問代詞重疊(雙音節疑問代詞隻重疊第二音節)表示復數。人稱代詞重疊(雙音節的重疊兩個音節)表示反身。⑤動詞有人稱—數和體、態、式、方向等語法范疇,都用形態手段表達。第一、二人稱用人稱代詞的縮減形式作前加成分或後加成分加在動詞詞根前或後。第三人稱用零形式。由於動詞詞根的主要元音及韻尾的不同情況,動詞加表示人稱范疇附加成分時還發生不同的語音變化。動詞人稱變化除與主語發生一致關系外,在一定條件下還與賓語及其定語發生一致關系。體分將行體、進行體、已行體和完成體4種,都在動詞後加附加成分表示。將行體加paŋ5553,進行體加ʥǐn53,已行體加luŋ55,完成體加bɯ31。態分自動態、使動態和互動態3類,自動態在動詞詞根上加後加成分ɕɯ表示,使動態和互動態分別在動詞詞根上加前加成分sɯ和ɑ31表示。式分疑問式、命令式、祈求式、否定式等。疑問式、命令式、否定式分別在動詞詞根上加前加成分mɑ55、pɯ31、mɯ31表示;祈求式分兩種,祈求等二人稱允許第一人稱施動時在動詞詞根上加後加成分niŋ31、ɕin31或nɯ31,允許第三人稱施動時加前加成分lɑ55。方向范疇有向心方、離心方、向上方、向下方4種形式,都在動詞詞根上加後加成分表示。向心方加ɹɑ53、ɹɑi53或ɹǎt55,離心方加di31,向下方加ʣǎʔ,向上方加luŋ31。動詞的名物化由動詞詞根加後加成分sɑ55構成。⑥動詞和形容詞在句中作謂語時有許多共同的特點,如都有人稱、數、體、態等語法范疇,但也有一定的差別,例如形容詞可用重疊方式表示性質、程度加深。動詞一般不能重疊。形容詞作定語可不加後加成分,動詞作定語必須加名物化後加成分等。⑦助詞比較豐富,可分結構助詞、定指助詞和語氣助詞3類,結構助詞又分施動、受動、工具、處所、從由、比較6種。定指助詞隻有一個nɯ31,但用得廣泛,除表示定指外,還兼表語氣的停頓。語氣助詞可分為疑問、推斷、叮嚀等類。情感詞很豐富。⑧語序是:主語—賓語—謂語。名詞、代詞或性質相同的詞組作定語在中心語前;單音節形容詞作定語一般在中心語後,多音節形容詞作定語一般在中心語前;數量詞組作定語時如果中心語後已有定語,則在中心語前,如果中心語後沒有其他定語則在中心語後。

  詞匯 ①大多數是單音節詞或單音節詞根復合而成的合成詞,多音節的單純詞比較少。②構詞方式有附加法、合成法、擬聲法和四音格4類,其中附加法以添加前加成分為主。構詞前加成分很豐富,共有24個,一部分是由復輔音的前置輔音分離出來的,另一部分則是實詞虛化的結果。構詞後加成分較少,但構詞能力強。合成詞有聯合關系、修飾關系、主謂關系和支配關系4類,四音格詞很豐富。③借詞來自漢、藏、傈僳、緬甸等語言,約占詞匯總數的10%,其中漢語借詞約占借詞總數的80%。

  

參考書目

 羅常培:“貢山俅語初探”,《國學季刊》第7卷第3期,北京大學,1952。

 孫宏開:《獨龍語簡志》,民族出版社,北京,1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