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詹姆斯

  19世紀末20世紀初美國哲學傢、心理學傢、實用主義的主要代表。1842年1月11日生於紐約市。1855~1860年遊學於英、法、德和瑞士。1861年進入哈佛大學勞倫斯理學院,學習化學、比較解剖學和生理學,1864年轉轉入該校醫學院,因參加地質考察隊曾一度輟學,1868年回到哈佛,1869年獲得醫學博士學位。他先後在哈佛講授解剖學、生理學、心理學和哲學,1907年退休,3年後在傢鄉逝世。主要著作有:《心理學原理》(1890)、《信仰意志和通俗哲學論文集》(1897)、《宗教經驗種種》(1902)、《實用主義》(1907)、《多元的宇宙》(1909)、《真理的意義》(1909)、《徹底經驗主義論文集》(1912)。

  詹姆斯哲學是實用主義流行和演變的一個重要環節,它擴大瞭C.S.皮爾士所闡述的實用主義的涵義,不再局限於對觀念和命題作意義上的分析,而偏重於人類生活中的價值和效用。在詹姆斯的思想中,引人矚目的是意識流、徹底經驗和關於真理的概念。詹姆斯所謂的意識流,指原始的、混沌的感覺流和主觀的思想流,是在人的生活過程中所產生的經驗。它猶如一條河流,連綿不斷,隻有通過個人的興趣和註意把它劃分開來,這個河流才顯現為實物,構成氣象萬千的現實世界。

  詹姆斯的徹底經驗主義概念是意識流概念的繼續。他提出這個概念的用意在於使經驗論貫徹到底。他隻承認人所直接經驗的東西,或者說隻肯定純粹的經驗。這種經驗是人最初的混沌的經驗,其中並沒有主體和客體,即意識和所意識的東西的區別,它既是思想,又是事物,二者在其中合而為一。隻有當一種新的反省的經驗,對原來的經驗從不同的情況重新考察時,才有主體和客體的區別。這樣,他就從其哲學中排除瞭客觀的物質世界,陷入主觀唯心主義。

  詹姆斯所謂的真理,是指觀念所能起的作用。他認為,真觀念能夠得到證實,造成所期望的結果,假觀念則與此相反。但它們都與是否符合客觀事物的實際情況無關,而取決於個人的主觀願望。他強調確定真理的唯一標準是有用和有效,並由此否定真理的客觀性和絕對性,把它當作純粹主觀的和相對的東西。他的這種觀點是實用主義真理觀的最典型的表現形式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