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維吾爾族著名學者馬赫穆德·喀什噶爾編纂的綜合反映喀喇汗王朝時期維吾爾和突厥語系各族多方面知識的詞書。於伊斯蘭教曆464~466年(1071~1073)在巴格達用阿拉伯文寫成,伊斯蘭教曆467年又重新增訂,獻給阿巴斯王朝第27世哈裏發烏佈裏哈斯木·阿蔔都勒·穆克特迪·畢拉·畢艾穆若拉。原稿失傳。目前唯一的手抄本是1256年由穆罕默德·伊本·艾比白克爾抄寫的,現存土耳其伊斯坦佈爾民族圖書館。1928年譯為德文。1939~1941年譯為土耳其文,在安卡拉出版版。1960~1963年譯為烏孜別克文,在塔什幹出版。另外還部分地譯成瞭阿塞拜疆、哈薩克、土庫曼文。中國於1981年9月至1984年12月在烏魯木齊出版瞭3卷本的現代維吾爾語譯本,在國內外廣泛發行。

  《突厥語大詞典》表明,包括維吾爾語在內的突厥語系是具有悠久歷史的發達的語言。它通過豐富的語言材料廣泛介紹瞭喀喇汗王朝時代維吾爾和突厥語系其他各民族的政治、經濟、文化知識和哲學倫理概念以及風土人情。該詞典所記載的突厥語系各部落的史料可以從中國漢文史書和其他國傢某些東方學傢的著作中得到印證。《詞典》標明瞭喀喇汗王朝的疆域,記述瞭相鄰突厥語系各部落以及鄰國的地理名稱,詳細記載瞭較大的城市、村鎮、交通樞紐、山脈與河流,並畫出瞭突厥語系各民族居住的地域。當時,這張地圖是亞洲最完備的地圖。收入該詞典的成語、諺語、民歌有200多條,包含有不少哲學內容。它們體現瞭維吾爾和其他突厥語系各族人民對宇宙和人生的看法、文明禮貌、社會道德準則以及其他的物質和精神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