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經中屬於“第二次正典”的經卷。天主教於特蘭托公會議審定聖經正典後,1566年有人把一些歷史上無爭議的、為整個教會接受的經卷,稱為正經,或“第一正典”經書;而把一些在內容、年代、文字和作者等方面有過爭議的經卷,稱為次經,或“第二次正典”經書。次經一詞源自希臘文apokryphos,原意為隱藏,指隱藏而不公開的書卷。後來引申為正典以外的書卷。凡不在希伯來正典中,但包括在七十子希臘文譯本和拉丁文譯本之內的書卷,稱為次經。

  <書目 《以斯拉續篇》上卷、《以斯拉續篇》下卷、《多比傳》、《猶滴傳》、《以斯帖補篇》、《所羅門智訓》、《便西拉智訓》、《巴錄書》、《耶利米書信》、《三童歌》、《蘇撒拿傳》、《彼勒與大龍》、《瑪拿西禱言》、《瑪喀比傳上卷》、《瑪喀比傳下卷》。除《以斯拉續篇》上下卷和《瑪拿西禱言》外,天主教對其他12卷與聖經同等看待,稱第二正典書卷。宗教改革之後,次經在新教中沒有地位。馬丁·路德認為次經不能與聖經同等看待,但仍是有教益的讀物。安立甘宗認為次經可作為生活典范和行為指南,但不應作為教義的根據。

  主要內容  《以斯拉續篇上卷》(拉丁文譯本為《以斯拉三書》)記述猶大王約西亞的事跡和耶路撒冷陷落、眾民被擄、歸回、重建聖殿、以斯拉改革等。這些內容相當於《列王紀》、《歷代志》、《以斯拉記》、《尼希米記》中的相應段落。第3~4章42節所記波斯大利烏宮廷中三少年關於什麼是世界上最強者的討論,是本書特有的部分。約寫於公元前200~前100年之間。

  《以斯拉續篇下卷》(拉丁文譯本為《以斯拉四書》)的主體部分(3~14章)包括7個異象,前3異象反映猶太人在公元70年間羅馬統治時期所遭受的災難,後4異象是關於末世的啟示。主體部分寫於公元90年左右。1、2和15、16章為公元2~3世紀基督教徒添入的。

  《多比傳》為一勸善故事。主人公多比是個虔誠的義人。亞述滅亡以色列國後,多比全傢被擄去尼尼微城。多比廣行善事,眼睛致瞎,其子歷經困難曲折,終於取得靈藥,治好父親瞎眼;還帶瞭銀錢和一個新婚妻子回來,合傢歡慶義人終有善報。約公元前200年寫於亞歷山大,原文為希伯來文或阿拉米文。

  《猶滴傳》描繪一個虔誠猶太女子猶滴的英雄事跡。猶太城市被敵人圍困,危在旦夕,猶滴以美色與敵酋周旋4日,在接受酒宴的夜晚,割下敵酋首級,使敵軍惶恐敗退,城市轉危為安。可能寫於公元前150年左右瑪喀比起義時期,用以鼓舞猶太人的鬥爭精神。

  《以斯帖補篇》為6 段《以斯帖記》希伯來文本所沒有的段落。七十子譯本將這6段分別嵌入《以斯帖記》,拉丁文和英文譯本則將此6段作為補篇,附錄於書後。內容包括以斯帖的禱告、亞哈隨魯王恩待猶太人的詔書等,豐富瞭《以斯帖記》的內容並增加瞭虔敬的宗教色彩。約寫於公元前150~前50年,原文為希臘文。

  《所羅門智訓》共19章。內容為贊頌智慧與正義,批駁義人滅亡惡人卻享長壽的論點,諷刺拜偶像的愚蠢等。作者是位具有正統信仰的猶太人,但也熟悉希臘哲學,所以書中常有兩種思想相互融合的跡象。約寫於公元前100~前50年,原文為希臘文。

  《便西拉智訓》共51章。內容類似舊約的《箴言》,包括對日常生活多方面的勸勉、教訓和警戒等。原文為希伯來文,約公元前190~前170年寫於巴勒斯坦。公元前132年在埃及譯成希臘文。

  《巴錄書》為一封假托先知耶利米的書記巴錄之名,寫給被擄民眾的公開信。內容包括為民族痛悔的禱文,歌頌智慧的詩歌,哀嘆耶路撒冷的災難和預示將來拯救的預言。原文為希伯來文,約寫於公元前100~前50年。

  《耶利米書信》為一反對偶像崇拜為主題的短文。作者仿照先知耶利米寫信勸勉被擄民眾的方式,勸戒猶太人戒除外族敬拜偶像的惡習。約寫於公元前150年左右。

  《三童歌》、《蘇撒拿傳》、《彼勒與大龍》是《但以理書》的3個附錄。《三童歌》是但以理的3個同伴被投入火窯後,稱頌上帝公義、祈求拯救的禱文和稱謝的詩歌,插於《但以理書》第3章第23節之後。《蘇撒拿傳》記載美貌敬虔的猶太女子蘇撒拿被兩個邪惡好色的猶太長老誣告通奸罪,在被處死之前,但以理挺身而出,以機智的詢問揭穿猶太長老的誣告,拯救瞭無辜的蘇撒拿。在七十子譯本中列於《但以理書》之前。《彼勒與大龍》記載但以理機智地破除巴比倫的彼勒神像和動物崇拜的故事。在七十子譯本中列於《但以理書》之後。以上3段約寫於公元前2世紀。公元前100年前被插入《但以理書》。

  《瑪拿西禱言》記猶大王瑪拿西被亞述擄去巴比倫,瑪拿西在急難中向上帝祈禱,悔改認罪,後得以回歸耶路撒冷。約寫於公元前100年。

  《瑪喀比傳上卷》記載瑪喀比起義時期,從公元前175年安條克四世伊皮法尼斯到公元前135年瑪喀比王朝約翰·胡肯奴掌權40年間的猶太簡要歷史,具有較高的史料價值。共16章,分別記述安條克四世的迫害、馬提亞起義、猶大瑪喀比的事跡、約拿單為領袖、西門的戰跡等。約寫於公元前104年約翰·胡肯奴死後不久。原文為希伯來文。

  《瑪喀比傳下卷》重述瑪喀比起義時期發生的重大事件,包括安條克四世的迫害、猶大瑪喀比戰勝安條克五世的將軍尼迦拿的事跡等。與《瑪喀比傳上卷》比較,本卷特點更重視神跡的描述和強調上帝對耶路撒冷聖殿的關懷。約寫於公元前100~前50年。原文為希臘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