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氧的供給不足或體內氧的代謝過程障礙,人體內產生的一系列病理變化,重者可危及生命。

  氧由大氣供給,經肺泡吸入後,通過肺泡壁毛細血管進入血液,由血液中的血紅蛋白攜帶,運送到體內各個組織,被組織細胞吸收氧利用。在供給和利用氧的整個複雜過程中,任何一個環節出現故障均可導致缺氧。例如高空和高山上空氣稀薄,氧分壓降低,航空員及登山者可發生因缺氧所致的“航空病”和“高山病”;肺部炎癥和水腫,使氣體交換發生障礙,可導致缺氧而引起呼吸吸衰竭;由於溶血和貧血,血液中血紅蛋白破壞或數量減少,可產生低氧血癥;細胞受到某些毒物(如氰化物)的作用,對氧的利用發生障礙,便產生缺氧或內窒息。

  缺氧時,人體內可產生一系列變化,包括早期的代償性反應。表現為呼吸、心跳加快、心搏增強。與此同時,體表和內臟的血管收縮,血壓升高,腦和冠狀動脈擴張,貯存在脾臟等處的血液進入血循環,使循環血量增加,以保證腦和心臟的血液供應。

  缺氧時,全身各組織器官都可產生一定的異常改變,但以中樞神經系統的改變出現最早,最明顯。腦血流量占心輸出量的15%,耗氧量為總耗氧量的23%,較人體平均耗氧量高10~12倍。尤以大腦皮質和小腦灰質耗氧最多。一般說來,血液供應越多、耗氧越多的組織細胞,對氧的依賴性就越大,對缺氧也就越敏感。腦細胞在完全缺氧後,1~2分鐘就可產生水腫。嚴重的腦缺氧和腦水腫可導致神經細胞和神經纖維的變性和壞死。

  空氣中氧稀薄會造成不同程度的缺氧(見表)。缺氧的救治,關鍵在於去除造成缺氧的原因和防治腦水腫。立即給予氧氣吸入。嚴重的單純性缺氧可采用高壓氧治療。心跳呼吸停止時應盡快地使之復蘇。給予堿性藥物,防止酸中毒。給予激素和利尿脫水藥物,消除腦水腫。靜脈註入細胞色素C、三磷酸腺苷、大量維生素 C等腦細胞營養物質。缺氧昏迷時間久者,還要應用抗生素防止並發感染,註意水和電解質平衡,保持充足的熱量和營養供應。缺氧嚴重、搶救延誤、昏迷時間過久者,可發生腦的永久性損害,產生去大腦皮質狀態、癱瘓或癡呆。

不同程度缺氧的主要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