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戰國末期,秦王嬴政即位後,採納謀臣尉繚、李斯的建議,用重金收買六國權臣,破壞諸侯合縱,軍事上實行由近及遠、各個擊破的方略,以實現統一。秦王嬴政十一年(西元前236),秦乘燕、趙交兵,趙後方空虛之際,以王翦為主將,分兵兩路攻趙,奪趙鄴(今河北臨漳西南)等十餘城。趙軍守城據險,避免決戰,戰事呈相持局面。十三年,秦軍副將桓齮攻平陽(今河北磁縣東南),殲滅趙軍10萬,殺趙將扈輒。接著揮軍北進,為趙大將軍李牧大敗於宜安(今石傢莊東南)。十五年,王翦改變戰法,以一一部兵力襲擾趙都邯鄲(今屬河北),自率主力由上黨(郡治長子,今山西長子西南)出井陘(今河北井陘西北),企圖將趙攔腰截斷,因李牧預有防備,受阻還師。十八年,王翦乘趙地饑荒,遣軍圍邯鄲,親率主力東出井陘。秦軍多次受挫於李牧,王翦施反間計使趙王令趙蔥、顏聚代李牧為將。次年,王翦大破趙軍,平定東陽地區(約今河北邢臺地區),趙蔥戰死,顏聚逃亡。秦軍攻克邯鄲,虜趙王遷。趙公子嘉逃代(今河北蔚縣東北)稱王。二十五年,秦滅代,虜公子嘉,趙國最終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