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戰爭時期,中國人民解放軍華東野戰軍外線兵團和晉冀魯豫野戰軍一部,向隴海鐵路以南、淮河以北、平漢鐵路以東、津浦鐵路以西之豫皖蘇邊區進軍的戰略行動。

  1947年7~9月,人民解放軍各部遵照中共中央關於將戰爭引向國民黨區域的指示,相繼轉入戰略進攻。在中原戰場,晉冀魯豫野戰軍主力挺進大別山,陳賡、謝富治集團挺進豫西,華東野戰軍外線兵團在沙土集地區全殲國民黨軍整編第57師。解放軍出敵不意的行動,迫使蔣介石倉促在南線組織中原防禦禦,除以23個旅追擊挺進大別山的解放軍,以7個旅牽制挺進豫西的解放軍外,從山東和其他戰場抽調其主力第5軍、整編第11師以及整編第10、第75師,加上原有的守備部隊,企圖與華東野戰軍外線兵團在魯西南地區決戰。華東野戰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陳毅、副司令員粟裕為貫徹中共中央關於開創中原解放區的戰略方針,避免外線兵團與國民黨軍過早決戰,除以第10縱隊和晉冀魯豫野戰軍第11縱隊在魯西南與敵周旋外,率第1、第3、第4、第6、第8縱隊和南下歸建的晉冀魯豫野戰軍第12縱隊向豫皖蘇邊區進軍。

進軍豫皖蘇邊區

  豫皖蘇邊區在抗日戰爭時期是中國共產黨建立的抗日根據地,解放戰爭開始後,大部為國民黨軍占領。晉冀魯豫軍區所屬的豫皖蘇軍區,長期在這裡堅持鬥爭。

  9月26日晚,南下的6個縱隊於徐州至開封間,分5路越過隴海路,縱橫掃蕩國民黨的保安團隊,摧毀其基層反動政權。豫皖蘇軍區地方武裝積極配合瞭這次行動。至10月26日止,共殲國民黨軍1萬餘人,攻克杞縣、尉氏、鄢陵、商水、項城、亳縣、臨泉、阜陽、夏邑、蒙城以及淮北地區的泗縣、靈璧等縣城24座。在此期間,外線兵團各部積極進行群眾工作,發展地方武裝,建立基層政權,擴大瞭豫皖蘇解放區。隨後,晉冀魯豫野戰軍第12縱隊繼續南進,於11月歸建。

  國民黨陸軍總司令部徐州司令部,懼怕華東野戰軍外線兵團在豫皖蘇邊區立足生根,以第5軍和整編第11師為骨幹,組成機動兵團,利用平漢、隴海、津浦3條鐵路轉運兵力,進行機動作戰。外線兵團為削弱國民黨軍的機動能力,以一部繼續清剿土雜武裝,以主力破擊隴海、津浦鐵路。11月8~17日,第1、第3、第4、第10、第11縱隊和第8縱隊一部分別破壞隴海鐵路徐州以西郝寨至蘭封(今蘭考)段150餘公裡及津浦鐵路徐州以南的部分鐵路,攻克瞭碭山、虞城及野雞崗、內黃(今內黃集)等車站,第6縱隊和第8縱隊主力阻擊第5軍、整編第11師等部增援,殲國民黨軍1.1萬餘人。

中國人民解放軍涉渡皖北澮河

  進軍豫皖蘇邊區的勝利,打亂瞭國民黨軍的部署,使華東野戰軍外線兵團與晉冀魯豫野戰軍主力和陳(賡)、謝(富治)集團在中原構成瞭“品”字形的有利態勢,為爾後在中原戰場進行大規模作戰創造瞭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