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堅持華南抗戰的各地區人民軍隊的統稱。亦稱華南抗日縱隊。1938年10月,日軍侵入華南,佔領廣州,中共廣東省委領導惠陽、東莞、寶安等地區的人民奮起抗戰,創建瞭惠寶人民抗日遊擊總隊和東寶惠邊人民抗日遊擊大隊,開始共有200多人,後發展為1.1萬多人的東江縱隊,曾生為司令員,林平(尹林平)為政治委員。1939年2月,日軍侵佔海南島,中共瓊崖特別委員會領導由瓊崖紅軍遊擊隊改編的抗日獨立隊,展開抗日遊擊戰,開始300人,後發展為70000多人的瓊崖縱隊,馮白駒為司令員兼政治委員。此外,還陸續成立瞭活動於番禺、順德、中山等縣,由林鏘雲、梁嘉領導的珠江縱隊;活動於潮汕地區,由林美南領導的韓江縱隊;活動於高明、鶴山、新會一帶,由梁鴻鈞、羅范群領導的粵中人民抗日解放軍;活動於雷州半島,由周楠領導的南路人民抗日解放軍。這些部隊,長期處在優勢的日偽軍的分割封鎖下,相互配合困難,回旋區域狹窄,且遠離八路軍、新四軍主力,鬥爭極其艱苦。但在中共中央和中共廣東省委的領導下,緊密依靠群眾,獨立自主地堅持遊擊戰爭,多次粉碎瞭日偽軍的“掃蕩”和國民黨頑固派軍隊的進攻,大量消耗與牽制瞭日偽軍,積極配合瞭全國抗日戰場和同盟國軍的作戰。七年中,華南抗日縱隊共作戰2000餘次,殲日偽軍1.4萬多人。至日本投降時,華南抗日縱隊發展至2.7萬人,民兵5萬餘人,對取得抗日戰爭的勝利以及支持南太平洋盟軍對日作戰作出瞭重要貢獻。

抗戰初期的華南抗日遊擊隊戰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