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用於地面炮兵射擊指揮的資料處理和資訊傳輸的自動化系統。它能自動傳送偵察結果,進行目標分析,為指揮員提供實施射擊指揮的方案,完成射擊諸元計算,並把射擊諸元和口令傳給火炮。此外,還可進行測地、氣象等資料處理。

  炮兵營、連射擊指揮系統,通常由電子電腦、資訊傳輸終端以及通信設備等組成(見圖)。電子電腦完成與射擊有關的計算和資料處理。資訊傳輸終端和通信設備用來構成射擊指揮的通信網。資訊傳輸終端包括:用於發送火力請求的數位信信息機,用於信道和電子計算機接口的調制解調器、通信控制器,用於指揮員接收火力請求和射擊方案的顯示控制終端,還有用於各炮接收、顯示射擊諸元和射擊口令的火炮諸元顯示器等。通信設備包括有線、無線信道機和交換裝置等。炮兵營射擊指揮系統的基本工作程式是:系統各設備展開後,首先向電子計算機輸入與射擊有關的氣象、測地、彈道、武器等初始數據。觀察所或儀器偵察分隊偵察到目標後,利用數字信息機將火力請求(包括目標性質、位置、幅員、射擊建議等),以編碼形式通過通信網傳給營電子計算機。營電子計算機按給定程序和貯存的戰術技術數據進行處理,擬出射擊方案,與火力請求一起自動傳到指揮員的顯示控制終端上。指揮員審定後,將決心傳給營電子計算機。營電子計算機即將相應的射擊口令傳給連電子計算機。連電子計算機計算每門火炮的射擊諸元並傳給各炮的火炮諸元顯示器。炮手將顯示的諸元裝定在火炮上。有的營電子計算機還直接為各連火炮計算諸元。炮兵營射擊指揮系統的整個反應時間一般不到一分鐘。當炮兵連單獨執行射擊任務時,利用本身設備可構成連一級的射擊指揮系統,連電子計算機直接接收火力請求。

地炮射擊指揮系統示意圖

  團以上使用的射擊指揮系統除為實施射擊指揮進行目標分析、擬定火力計劃外,一般也可接收火力請求,但不直接為火炮計算諸元。

  地炮射擊的計算作業,早期是采用人工計算和圖板作業器材,以後出現瞭模擬計算機。直到20世紀50年代中期才開始研制以電子數字計算機為主的數據處理系統。美國於1959年研制出野戰炮兵數字計算機“法達克”,1978年又研制出具有計算、傳輸和射擊指揮功能的戰術射擊指揮系統“塔克法”。其他國傢也先後研制瞭一些類似裝備,如英國的野戰炮兵計算機裝備“菲斯”,法國的炮兵自動化射擊指揮系統“阿迪拉”。70年代許多國傢研制的連用射擊指揮系統,在小型化、靈活性、可靠性、機動性以及縮短反應時間等方面都有較大提高。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特別是微處理機和數字通信技術的應用,地炮射擊指揮系統正朝著提高戰術射擊指揮功能,配備可靠而又保密的數字通信,與偵察、氣象、測地、彈道測速等器材聯接構成自動化網絡的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