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毅

  中國人民解放軍創建人和領導人,軍事傢。字仲弘。1901年8月26日生於四川省樂至縣復興場。1916年就讀於成都甲種工業學校。1919年赴法國勤工儉學,開始接觸馬克思主義,在巴黎參加工人運動。1921年10月因參加中國留學生的的愛國運動被押解回國。1922年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1923年春擔任重慶《新蜀報》文藝副刊主筆。同年秋到北京中法大學學習,加入中國共產黨。在李大釗領導下,從事工人、學生運動。1926年初畢業於中法大學文學院,參加領導“三一八”反帝愛國運動。後被派赴四川萬縣,推動川軍響應北伐,並在合川參與瀘州順慶(今南充)起義的組織準備工作。1927年春到武漢中央軍事政治學校任該校中共委員會書記。

  1927年7月武漢國民政府公開反共後,他轉赴江西,8月上旬在撫州趕上南昌起義部隊,任第11軍第25師第73團團指導員。起義軍南下失敗後,與朱德等整頓餘部,轉戰閩贛粵湘邊,保存瞭革命武裝力量。1928年1月參與領導湘南起義,建立蘇維埃政權,成立工農革命軍第1師,任師黨代表。同年4月與朱德率部到井岡山地區,和毛澤東領導的秋收起義部隊會師,組成中國工農紅軍(初稱工農革命軍)第4軍,先後任師長、軍委書記、政治部主任、前委書記等職,並當選為中共湘贛邊界特委委員,參與領導創建和保衛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鬥爭。1929年初與朱德、毛澤東率4軍主力轉戰贛南、閩西,開辟革命根據地。同年6月主持中共第4軍第七次代表大會後,赴上海向中共中央全面匯報瞭4軍的情況,肯定毛澤東、朱德在4軍的貢獻,支持毛澤東關於“工農武裝割據”、紅軍的行動策略和用無產階級思想建軍的主張。在周恩來主持下,代中共中央起草給4軍前委的指示信。回4軍後協助毛澤東召開中共第4軍第九次代表大會,制定瞭古田會議決議。1930年2月任新成立的第6軍政治委員。後任中共贛西南特區委員會書記、第22軍軍長、江西軍區總指揮兼政治委員、西方軍總指揮等職,積極發展人民武裝,參與領導反“圍剿”鬥爭,曾兩次當選為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執行委員,兩次獲紅星獎章。1934年10月中共中央率第一方面軍主力長征,他留下擔任中共中央蘇區分局委員,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政府辦事處主任。1935年2月根據遵義會議後中央的指示,和中央分局書記項英等制定切合實際的鬥爭策略,領導紅軍和遊擊隊,實現由集中作戰向分散遊擊的轉變。在敵人的分割、封鎖與殘酷清剿中,在贛粵邊區依靠人民群眾,堅持瞭極其艱苦的三年遊擊戰爭,保存瞭中共在南方的這個革命戰略支撐點和一批戰鬥骨幹。

  抗日戰爭開始後,主動與國民黨地方當局進行合作抗日的談判,後赴湘贛、皖浙贛等遊擊區傳達中共中央指示,編組紅軍遊擊隊為新四軍,任中共中央軍委新四軍分會副書記、新四軍第1支隊司令員。根據中共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政策和獨立自主地發展敵後遊擊戰爭的戰略方針,他率領第1、第2支隊挺進蘇南,開辟瞭以茅山為中心的抗日遊擊根據地,任江南指揮部指揮,率部在南京、上海之間打擊日偽軍;繼又率蘇南主力部隊北渡長江,任蘇北指揮部指揮,聯絡友軍和開明士紳,打擊國民黨頑固派,指揮黃橋戰役,同八路軍南下部隊會師,為建立蘇北抗日民主根據地奠定基礎,打開瞭華中抗戰的新局面。1940年11月,成立華中總指揮部,代理總指揮,與政治委員劉少奇統一指揮華中八路軍、新四軍部隊。1941年1月皖南事變後,重建新四軍軍部,任新四軍代軍長,與劉少奇等總結經驗教訓,領導部隊整訓。先後發表瞭《論建軍工作》、《論軍事建設》等指導部隊建設的重要論著。指揮華中9萬部隊,在日軍、偽軍和國民黨頑固派的夾擊中堅持抗戰,發展瞭華中抗日根據地。1942年春劉少奇離開華中後,代理新四軍軍分會書記,繼續領導華中軍民進行反“掃蕩”、反“清鄉”鬥爭,勝利地渡過瞭抗日戰爭最艱苦的階段。1943年11月赴延安。曾參加中共第七次代表大會的籌備工作,同時繼續參與指導華中地區和新四軍的抗日鬥爭。1945年6月被選為中共第七屆中央委員。

  抗日戰爭勝利後,任新四軍軍長兼山東軍區司令員,統率華中、山東兩大戰略區部隊,抗擊50多萬國民黨正規軍向華東解放區的進攻。1947年1月任華東軍區司令員、華東野戰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同副司令員粟裕、副政治委員譚震林等創造性地執行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殲滅敵人的作戰方針,在粉碎國民黨軍全面進攻中,指揮部隊連續取得宿北、魯南、萊蕪等戰役的重大勝利。當蔣介石集中主力對山東實行重點進攻時,又指揮孟良崮戰役,一反先打弱敵後打強敵的常用戰法,出敵不意地殲滅全部美械裝備的國民黨軍主力整編第74師。1947年秋,根據中共中央的戰略部署,同粟裕率華東野戰軍主力一部實行外線出擊,挺進豫皖蘇,與劉(伯承)鄧(小平)野戰軍及陳(賡)謝(富治)集團密切協同,在中原地區大量殲敵,迫使國民黨軍陷於被動地位,對扭轉全國戰局起瞭決定性的作用。1948年5月除繼續擔任華東軍政職務外,又赴中原任中共中央中原局第二書記、中原軍區和中原野戰軍第一副司令員。從同年11月開始,作為總前委的常委之一,參與組織指揮瞭淮海戰役和渡江戰役,解放瞭南京、上海、杭州等城市和東南廣大地區。1949年5月起兼任上海市市長。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繼續擔任華東軍區、第三野戰軍司令員。指揮部隊解放東南沿海諸島,剿滅國民黨殘餘武裝和土匪,籌建華東海軍、空軍和技術兵種,加速部隊的現代化、正規化建設。同時領導上海人民自力更生,戰勝國內外敵人的破壞與封鎖,迅速恢復和發展生產,有力地支援瞭國防建設和抗美援朝作戰。1954年任國務院副總理,並任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和國防委員會副主席。1955年被授予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軍銜和一級八一勛章、一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1958年2月起兼任外交部部長。1966年1月任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文化大革命”中同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進行堅決鬥爭,遭到嚴重迫害。1969年夏,他受毛澤東、周恩來委托,和葉劍英、徐向前、聶榮臻一起,全面深入地分析瞭國際形勢,向中共中央提出瞭打開對外工作新局面的戰略性建議。他是中共第八屆中央政治局委員、第九屆中央委員。1959年起任第三、第四屆全國政協副主席。1972年1月6日在北京逝世。

  陳毅兼資文武,博學多才。生前發表過多種軍事、政治論著和詩詞,1977年出版有《陳毅詩詞選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