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波戰爭期間,西元前478年以雅典為首的一些希臘城邦結成的軍事同盟。因盟址及金庫曾設在提洛島,故稱“提洛同盟”,也稱“第一次雅典海上同盟”。同盟初期的宗旨是以集體力量解放遭受波斯奴役的希臘城邦和防禦波斯再次入侵。最初入盟的主要是小亞細亞和愛琴海諸島的希臘城邦,後來增至約200個。入盟各邦可以保持原有的政體,同盟事務由在提洛島召開的同盟會議決定,按入盟城邦實力大小各出一定數量的艦船、兵員和盟捐。

  從西元前5世紀60年代起,,雅典逐漸將提洛同盟變為它控制和剝削盟國的工具,變成事實上的盟主。因而史書中亦常稱提洛同盟為“雅典霸國”或“雅典帝國”。公元前454年同盟金庫遷至雅典。公元前449年希波戰爭結束後,盟捐成為雅典強令繳納並隨意用於本國需要的貢款。雅典向盟國派出大批軍事殖民者,嚴厲鎮壓宣佈退盟的城邦,強令盟國的重要案件交雅典審理,規定盟國采用雅典的鑄幣,支持建立親雅典的民主政體。在伯羅奔尼撒戰爭期間,雅典更要求盟國增派援軍和任意增加盟捐。斯巴達則利用盟國的不滿,支持它們反對雅典,脫離提洛同盟。公元前404年,戰敗的雅典根據與斯巴達簽訂的和約,被迫解散提洛同盟。

  提洛同盟的建立及其性質的演變,對雅典和加盟各邦以及整個希臘世界的政治、經濟發展都有重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