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9月以來在法國建立的資產階級共和國。1958年6月1日,阿爾及利亞問題引起瞭政治危機,法國議會授權C.-A.-M.-J.戴高樂組織政府。9月,公民投票通過新憲法草案,產生第五共和國憲法。憲法削弱瞭議會的地位,加強瞭總統和政府的權力。11月,戴高樂派的保衛新共和國聯盟在國民議會選舉中獲得多數席位。12月21日,戴高樂當選為第五共和國第一任總統,1959年1月8日正式就職,1965年12月再度當選。

  戴高樂首先集中中全力解決阿爾及利亞問題。1962年3月18日簽訂《埃維昂協議》,承認阿爾及利亞獨立。在戴高樂總統任職期間,法國的經濟發展較快,1961~1970年期間的國民生產總值年平均增長率為5.8%,財政趨於穩定,黃金和外匯儲備大幅度增加。法國獨立發展自己的國防和核力量,推動瞭西歐在經濟上和政治上聯合起來與美國蘇聯抗衡,並改善同第三世界國傢的關系,承認各殖民地獨立,完成“非殖民化”。1964年1月與中國建立外交關系。1968年5月,法國發生嚴重的政治危機。在1969年4月27日的公民投票中戴高樂未獲多數,辭去總統職務。

  G.-J.-R.蓬皮杜當選總統後,基本上繼續執行戴高樂的內外政策。他把重點從對外關系轉到國內經濟發展。在蓬皮杜任職期間,法國經濟的年平均增長率達6.2%,為西歐國傢之冠。

  蓬皮杜逝世後,共和黨人V.吉斯卡爾·德斯坦在1974年5月當選總統。由於能源危機的影響,法國的經濟發展速度減緩。

  1981年5月,社會黨領袖F.M.M.密特朗在總統選舉中獲勝,成為第五共和國第4任總統。6月,社會黨在議會選舉中取得多數議席,組成以社會黨為主的政府,並接納共產黨入閣。密特朗任職後實行擴大國有化政策,宣稱要在不消滅私有制的基礎上建設法國式的社會主義。頒佈《權力下放法》,擴大省議會權力。維護法國的獨立和利益,支持歐洲聯合,維護與法語非洲的特殊關系。由於經濟危機和嚴重的社會問題,左翼政府內部發生分裂,共產黨在1984年7月退出內閣。在各類選舉中社會黨得票率下降,而保衛共和聯盟在選舉中取得進展,1986年3月,密特朗任命保衛共和聯盟主席J.希拉克為總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