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軍事通信人員進行的通信專業理論知識、技能和通信聯絡的組織與指揮的訓練。目的是提高通信人員的專業技術戰術水準和業務能力,熟練運用各種通信手段,保障軍隊實施不間斷的指揮。

  簡史 通信兵專業訓練,是隨著通信技術的發展從戰爭中逐步發展起來的。在古代,軍事通信手段是旗、鼓、角(號)、金、刁鬥、烽燧和郵驛,訓練內容簡單。隨著信鴿、信炮等通信手段的運用和發展,訓練內容逐漸增多。1854年,英英國軍隊開始進行有線電莫爾斯電報專業訓練。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美、英、俄等國軍隊進行瞭有線電話和無線電專業訓練。中國軍隊的有線電報、有線電話、無線電報訓練分別始於清光緒五年(1879)、光緒二十九年、光緒三十一年。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參戰國普遍地訓練瞭有線電話、電報和無線電臺人員。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參戰國軍隊的通信裝備有瞭很大改進,機械保密機、電傳機、傳真以及多路無線電傳電路設備裝備軍隊,促進瞭通信專業訓練迅速發展。20世紀50年代後,由於電子科學技術的發展,通信手段日益增多,許多國傢的軍隊對通信專業訓練更加重視,各類通信院校和專業訓練機構逐步完善,通信兵專業訓練更加系統化。

  中國人民解放軍通信兵專業訓練,在建軍初期有徒步、騎兵、司號通信和有線電話訓練。1931年2月,中國工農紅軍利用繳獲的電臺創辦瞭無線電訓練班。1932年春又組建瞭軍委無線電學校。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部隊通過各通信學校、訓練班和實戰的鍛煉,培訓瞭大量的通信專業技術人員。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通信技術裝備有瞭很大發展,專業增多,全軍通信專業訓練普遍加強,通信院校和專業訓練機構已成為培訓各類專業技術人員的基地,形成系統的正規訓練。

  分類和內容 通信兵專業訓練分為專業技術訓練和專業戰術訓練:①專業技術訓練,包括報務(電傳)、話務、接力、載波、線路架(敷)設、傳真、自動電話、導航、通信電源、電子計算機、對流層散射、激光和衛星通信等。內容分為專業基礎理論,通信裝備的工作原理、構造、性能、操作與維護,通信系統的傳輸、交換、末端設備技術,通信勤務和技能等。②專業戰術訓練,著重訓練在野戰條件下合理使用兵力和裝備。內容包括通信聯絡組織原則與方法,各種通信手段的運用和管理,單兵戰鬥動作,分隊專業戰術,通信樞紐開設、撤收和轉移作業,無線電通信對抗,通信分隊在沾染區的行動,通信部隊、分隊在遂行通信聯絡任務時的行動等。通信指揮軍官著重學習有關軍事理論,通信組織指揮知識,通信裝備的基本原理及戰術技術性能,通信管理等。通信工程技術軍官著重訓練軍事通信系統的傳輸、交換、計算機技術,通信裝備技術等。

合成指揮所野戰通信樞紐開設的演習

  實施與方法 通信兵專業訓練由部隊和院校組織實施。士兵通常由部隊組織,在訓練隊、教導隊或訓練中心進行訓練。通信指揮軍官和工程技術軍官分別由通信指揮院校和通信技術院校培訓。擔負值勤的通信部隊、分隊結合值勤進行訓練。通信兵專業技術訓練的基本方法是講解、示范、見習、實驗、實際操作、通信實習和綜合練習,並充分利用電化教學和模擬器材。專業戰術訓練的基本形式是作業和演習,或在合成軍隊戰役、戰術演習中演練通信專業戰術課題。

  隨著軍隊的武器和通信技術裝備不斷發展,通信兵專業訓練更強調無線電通信反偵察、反幹擾的訓練,計算機控制的多手段、大容量自動化通信系統的技術、組織、指揮和管理的訓練,以提高通信部隊、分隊在各種復雜條件下的通信能力和生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