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在公開的市場上通過供給方之間、需求方之間以及供給與需求之間的競爭所形成的價格。它的基礎是商品的價值,即生產該商品所耗費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它隨著供求關係的變化圍繞價值或價值的轉化形態──生產價格上下波動。影響市場價格形成的因素,具有明顯的地區差別。這主要是因為,在市場範圍不斷擴大的同時,客觀上存在著區域性市場。由於不同地區在自然條件、經濟發展水準、文化傳統、風俗習慣等方面存在著差別,從而形成瞭各自特殊的需求結構和供給結構,進而導致生產費用和供求關係也不不盡一致。如果一種商品進入國際市場,它的市場價格不僅受實際支出的生產費用的影響,還要取決於國際市場上平均的生產費用水平和國際市場上的供求關系。此外,各國的關稅政策,也起著重要的作用。

  在中國,對市場價格的稱呼有多種,如自由價格、市場調節價、市價。此外,還有一些與市場價格性質一樣,但專指某些特定商品或指定交易方式的稱呼,如集市貿易價格、農貿市場價格、協作價格、工業企業自銷價格等等。

  市場價格是由生產者、經營者自主決定的,能夠及時反映市場供求的變化。在其他必要條件具備的情況下,可以自動調整需求結構和產業結構。但在競爭過度或市場組織不健全的情況下,市場價格也會暴漲、暴跌,進而不同程度地造成經濟結構調整所不必要的社會支出。為此,世界上很多國傢都通過經濟的、法律的或行政的手段對某些商品的市場價格進行間接幹預。